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溪上方、山上方、柳庄巷、新芝路……

宁波这些地名,可追溯到明成祖朱棣


柳庄巷(图片由作者提供)

清光绪《宁海县城图》上的义井

1914年《最新宁波城厢图》里的柳庄坊和圣旨亭

    徐雪英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末期,朱棣还是北平藩王。朱棣听说民间有位非常神奇的相面大师,相人能“百无一谬”,他决定让此人给自己相相面。

    这人就是宁波鄞县人袁珙,《明史·方伎传》称其“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生死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中,无不奇中”。袁珙一见朱棣就语出惊人,认为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是个“太平天子也”。这个预言对朱棣影响很大,后代学者评价,“太宗之有大志久矣,珙之相,特决之耳”。认为朱棣后来下决心发动夺取天下的靖难之役,“柳庄神相”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1402年,朱棣杀进南京,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自立为帝。伐战期间,帝师方孝孺为建文帝多方策划,力阻朱棣燕兵南下,而征讨朱棣的诏书檄文几乎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朱棣杀入南京后,建文帝不知所终,原官员多惶惶投降自保。但方孝孺拒不投降,被捕下狱。燕王后又给他投降机会,令其替自己草拟即位诏书,结果又被拒。盛怒之下,燕王决定对这个顽固的前朝老臣施以最严厉的惩罚——族刑。

    族刑又叫族诛,是一种一人犯罪、亲族全诛的连坐酷刑,也是中国古代最残酷、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恐怖重刑。在罪责自负的今天,很难让人想象,这种不公平的株连刑罚,曾存在几千年。在中国,把族刑正式纳入法律制度的,是春秋时期的秦国,不过当时“夷三族”。之后族刑案例几乎代代都有,但少有诛九族的。明代,受“重刑”思想影响,族刑较前代更为残酷,方孝孺被判诛九族。算上朋友、门生,民间因此传言方孝孺被诛十族,八百多位宗族亲友因他前后坐诛,受牵连被发配者更是数千之众。

    方孝孺的家乡,位于宁海象山港畔一个叫溪上方的地方。这里田舍青青,溪水潺潺,两岸桃花灼灼。方孝孺家族择桃花溪上游而居,得名溪上方;王姓家族择桃花溪下游而衍,得名溪下王。

    溪上方与溪下王首尾相望,一桥相通,岁月静好。但方孝孺罹难后,这个原本闲云淡月的清静之处,顿成杀机重重的是非之地。溪上方全族连诛,村庄尽毁,最终消失;溪下王因不同族,又与方孝孺划清界限,逃过一劫,延存至今。除溪上方外,宁海其余亲族也或抓或诛,尸横县城。宁海现存一古井残碑,上面记载宁海有一个叫马子同的义士,把那些横曝于宁海城邑的方氏族人残骸收拾起来,投入一井中。明万历间,知县吴莱在上面盖起了义井。

    宁海深甽镇下横山村和清潭村之间还有尽忠潭。尽忠潭原名斗岩潭,史料记载,方孝孺被诛时,其好友张岵守丧在家。听闻消息,悲愤难抑,自溺于双溪斗岩潭,以明殉志之心。后人感其忠义,易“斗岩潭”名为“尽忠潭”,并建“尽忠亭”录其事迹。

    

    但是,也有人躲过了这场诛族灾难。现宁海盘龙山之上,有个偏僻的山上方自然村。史料记载,方孝孺罹祸时,其家溪上方被毁,同族方克浩幸免于难,改姓为郑,匿居于此间深山。然附近村人固知方姓隐藏于此,遂称此地为山藏方。清康熙三十年,山藏方村民才恢复姓方。村名后也被谐作“山上方”。

    宁海深甽镇的下横山村、长街的张家村、越溪的下盘屿村、象山西周的赖岙村等,都和“山上方”一样,曾是方孝孺族诛惨案幸存者隐居之地。下横山村民主姓张,据上张《张氏宗谱》记,张氏先祖因与方孝孺族沾亲,曾避难到新昌雪头,直到洪熙元年(1425年)才敢回归故土定居。张家现位于长街岳井村境内,岳井《张氏宗谱》记,张传章系方孝孺学生,因方孝孺受株连,逃至新昌,后转迁此地繁衍成村。

    下盘屿村为宁海越溪山间村落。《盘屿陈氏宗谱》记,陈氏原居宁海水东(即水车),后为“避姻戚方氏之难,世和公迁海滨而处盘屿”。因村处盘屿之下岙,故称下盘屿。

    象山西周镇的赖岙村以赖姓为主姓。《赖氏宗谱》记,方孝孺诛族惨案发生时,天台方山赖氏系方孝孺舅家,亦被满门抄斩, 唯丫头张氏,抱遗孤龙一逃至宁波,辗转静家山,后迁此定居。因此赖氏宗祠楹联拟为“世戚念方家荣宗耀祖,至亲思张氏蒙难抚孤”,并悬挂“品重儒林”匾额。

    

    在残酷严惩异己的同时,明成祖朱棣又大力提拔功臣。袁珙因凭神奇的相术预测燕王为“太平天子”,被召拜为太常寺丞,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及居第,荣极人臣。作为故家旧族,袁珙后来一直深受朱棣信任,凡朱棣拿不准的事,看不透的人,都会找袁珙商量,连储君人选也不例外。袁珙儿子袁忠彻因传承父术,又博涉多闻,也深受重用,被明成祖封为“尚宝司少卿”。袁珙晚年回乡,定居宁波西门外,宅邸四周遍植柳树,自号柳庄居士。

    永乐八年(1410年),袁珙卒于家,有《柳庄集》等文集遗世。朱棣除了赐钞,还官营葬事,遣中官祭于其家,命有靖难功臣第一之称的姚广孝为其作墓志铭,享尽明代皇家优渥之礼。1454年,宁波知府为柳庄建坊,横书“柳庄”二字,当地百姓遂把原“新塘桥北”易名为“柳庄坊”,直至上世纪60年代,石坊被毁。柳庄街亦由柳庄坊派生而名。

    柳庄坊北原还有圣旨亭,建于明洪熙元年,为袁家迎接圣旨之用。1914年,宁波出《最新宁波城厢图》时,柳庄坊、圣旨亭还赫然在列。1930年,时人认为“圣旨”已成历史,建议改名,遂以当时袁氏宗祠梁上曾长出形以灵芝的蕈,谐音改为“新芝亭”。现新芝路便由“新芝亭”得名。西门袁氏一直家道顺通,代代有闻人显要,为昔日宁波望族之一。

    新芝路与新高路交叉口原还有后马村,为昔日袁家养马之地,因建有马舍,又处柳庄之后,故名后马。上世纪末期高塘墩修建住宅小区时,该村拆没于住宅楼群之中。

    明成祖朱棣死后,方孝孺一案得到平反昭雪。作为中国“骨头最硬的读书人”,方孝孺深受后人敬重。1507年,宁海知县在方孝孺故乡桃花溪畔建起“方正学故里祠”,其他地方也纷纷保留方孝孺遗迹以示纪念,如“方正学读书处”等。桃花灼灼的溪上方村虽已不复存在,但方孝孺和他的宗族成了宁波人心目中永远的望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