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基本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少出县”

上半年县域就诊率达91.47%

    

    

    

    

    本报讯(记者陈敏)记者昨日从市卫健委获悉,随着宁波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全面推开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我市已基本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少出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县域就诊率已达91.47%。

    我市于2018年12月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25个医共体,30家县级医院和12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实行了一体化整合。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市创新打造了“市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共建模式,通过全面托管、专科托管、组建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市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目前,10家市级医院全面托管16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专科托管17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截至2019年12月底,301名市级专家常驻医共体牵头医院,312名县级专家在医共体基层成员单位统筹驻点。

    医共体建设推动了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体化。据了解,目前全市共建立县域影像诊断、心电图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45个,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提供高品质的一体化服务,积极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已接入宁波市云影像平台。同时,各地设置医共体服务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床位调配中心,统一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号源、床位等服务要素,打通优质资源流动“纵贯线”。其中,余姚市创新开展“血液透析”一站式服务模式,合理布局,有113台血透机投入运行,实现血透“医、护、检、收费”一站式服务。

    25个医共体还制订了县域统一的药品配备目录,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医共体内“共享药房”建设,确保满足大多数患者的用药需求。北仑区探索建立全国首个区域药事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规范化、同质化用药管理,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1.3%。

    实施医共体建设以来,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强了。据统计,我市累计建成星级“两门诊、一中心”433个,25个医共体目前通过驻村医生、巡回医疗、流动医疗等形式,在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实现了医疗服务全覆盖。据介绍,目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有99.31%能开展门诊手术服务,47.92%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展住院服务,99.31%的乡镇卫生院常态化开展夜间急诊服务。

    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推动了分级诊疗建设,据统计,2019年,我市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下转10万余人次,基层医疗机构上转7.9万余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