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运河的宁波之问


采访组在拱宸桥大运河边(易水 摄)

夜晚的杭州运河流光溢彩(汤丹文 摄)

大西坝(周建平 摄)

    汤丹文

    

    (一)

    

    

    大运河只是一条河吗?

    在宁波海曙区迎凤街与镇明路交界的月湖一角,水面上有一块水则碑。以往许多次走过,它与世界遗产大运河有关的想法,不会在我脑中出现。

    这次,本报举行“再走大运河:我们的生活”融媒体行动,事前翻阅了不少资料,却发现这块水则碑是大运河(宁波段)的重要遗产。

    原来,水则碑所在地是宁波三江六塘河的中心。以前,城外的诸闸视水则碑上的“平”字(笔画)出没为准适时启闭。它的作用是测量水势,以警示乡民来平衡水位。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当我们从浙东运河的始发之地——杭州的西兴古镇,经绍兴、上虞,进入姚江,一路行来,大运河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串串明珠。

    在学术界,公认的运河遗产包括:运河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如水道、水源、水利工程设施、航运工程设施和管理监测设施等;运河聚落遗产,如运河城市、古镇、村落等;其他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在大运河两岸独立分布,能够见证历史进程或与历史直接相关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大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大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诚然,大运河首先是地理上的一条线性、活态之河。但当它串起周围的一切,拥有了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的回响,它就不是单纯的一条运河了。

    它是一条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生活之河。

    (二)

    大运河世界遗产的丰富性、多样性,必然决定了它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顶层设计。

    在杭州,陪同我们采访的是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的人员。这个中心拥有事业编制人员20多人,它负责运河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它的领导机构杭州市运河综保委于最近并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园林文物局),使之有了高位统领的职能和更强的统筹、协调能力。与此同时,杭州市成立了运河集团,负责在保护前提下的运河沿岸的利用、开发。

    在这种强力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推进下,这几年,杭州实施了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把现存运河两岸的古桥、古街、古塔、古建筑、工业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保留下来,展现了运河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风貌。

    对宁波而言,大运河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由文物部门负责。市级运河保护机构目前事业编制人员很少,“人少事多,人少责重”。2017年,我市多个部门研究出台了《大运河(宁波段)文化带建设专题研究报告》,明确了宁波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内容、重点任务、重点举措和重点项目。但接下来的运行推进缓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统筹合作以及强力推进的机制。

    从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法治化而言,宁波一开始是走在全国前列的。2013年7月,我市就公布了《宁波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在这之前,《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规划》也已经实施。然而,当申遗成功后,我市相关立法却渐落人后,而省内城市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对于大运河遗产的立法位阶均已定位于地方性立法。

    2017年,《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为国内首个保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绍兴的保护条例也将在年内完成立法程序并施行。

    对此,我市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参照杭州等地的做法,尽早出台《宁波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使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拥有更为有利的治理手段。

    (三)

    这次“再走大运河:我们的生活”融媒体行动,缘起于六年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大型采访活动。当时,我们对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对未来生活的改变,有着美好的向往。

    当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后,它并不是被人用来“供奉”成为历史陈迹的,它还在我们身旁生生不息地流淌。只有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遗产,世界遗产才有当下的意义。所以,大运河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2006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杭州大运河综保工程时指出,工程突出了还河于民、造福于民的要求,希望杭州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不久前,我曾与同事一起,在晚上行走于杭州德胜路至拱宸桥的京杭大运河绿道上。夜晚的运河两岸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河中游船驶过,白墙黛瓦的民居在灯光掩映中,展示了一幅中国水墨丹青式的运河夜景图。人们在这里跳着广场舞,音乐爱好者吹奏着管乐,桥西和大兜历史文化街区、运河文化广场等地游人如织……

    这几年,杭州通过对大运河遗产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形成以运河自然风景为轴线,以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址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镇为核心,以沿河历史建筑、历史桥梁和历史遗产为重要节点的运河传统文化长廊,展示传统的城市空间风貌和历史街市生活面貌。同时,通过建设高品质的住宅小区,根据现有居住生活格局,开辟沿河绿带,设置小型公园,让老百姓真正倚河而居,让城市真正依河而兴。

    在再走大运河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兄弟城市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已上升到以其为抓手,打造生活宜居之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

    在绍兴,正在构筑中的文创大走廊,以古运河、新运河等为脉络,在沿河的中国轻纺城、柯岩、东浦、兰亭、大禹陵、东湖等重要文化节点,构建起时尚智造链、国学文化链、养生休闲链、特色工艺链、水乡民俗链等五大文创产业价值链群。

    而杭州打造运河新城为中国大运河第一城、塘栖为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镇的未来规划和现实场景,也已呼之欲出了。

    (四)

    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高远的目标定位。

    大运河是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在杭州,这已成为共识。杭州发展史,就是倚河而兴的历史:延续杭州文脉,必须擦亮大运河这一文化和城市名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共识,杭州在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上,呈现较高的目标定位。

    在大运河文物保护方面,杭州提出大运河沿线的历史碎片、文化碎片,应保尽保;在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杭州提出要把大运河打造成杭州“塞纳河”的构想,使之成为与西湖、西溪齐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最近,杭州又提出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样板的目标。

    对宁波而言,浙东运河成为京杭大运河的延伸,使大运河连通了通往海外的重要港口,提高了大运河在交通运输上的意义。通江达海的便利,也使宁波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大运河终点城市。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握手的地方,让宁波有了“顺着运河来看海”的浪漫之约。如此说来,大运河遗产是宁波的又一张世界级的城市文化名片,也不为过。

    那么,这张名片该以怎样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对于大运河(宁波段)给未来留下什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在一次讲座中曾有这样振聋发聩的提问:“我们要的是灵动的历史运河与现代杭甬运河的交相辉映,还是断头河、臭水沟?是独特的水利工程、历史建筑,还是混沌不清的建筑垃圾?是古风犹存的名镇名村,还是萧条破旧的穷乡僻壤?”

    2019年,国家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案。该计划是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任务。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个部分以及江南运河、浙东运河等10个河段。宁波当然位列其中。

    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规划中,我市也提出了实施“一馆二带三公园”工程,也就是建设河海博物馆、西塘河运河风情带和刹子港(官山河)运河绿化带以及压赛堰运河遗址生态公园、大西坝运河遗址主题公园、小西坝运河遗址湿地公园。但至今,这些规划大多还停留在纸面上。

    由此看来,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这个国家级任务,留给宁波的时间,殊为紧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