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空中明亮的光芒

——读《沙飞摄影集》有感

    

    

    

    

    

    

    陈剑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用照片见证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摄影记者中,题材最丰富、艺术含量最高的莫过于沙飞。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前将抗战时期沙飞拍摄的200多幅经典照片,作为馆藏经典丛书的内容推出。这部厚厚的《沙飞摄影集》我看了多遍,感慨于沙飞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他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记得几年前《中国摄影》杂志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摄影专题里,这样介绍沙飞:“晋察冀边区的第一位摄影记者、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体系的奠基者、《晋察冀画报》创办者之一。他提出了摄影‘武器论’。”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但我认为还可以更高。沙飞还是一位勇敢无畏的战地摄影师,是一个在战争年代极端情况下具有史学眼光和拓荒精神的摄影界重量级人物。21世纪初,一家国际新闻摄影权威机构,举办了“百名国际著名战地摄影记者”评选活动,沙飞名列其中。沙飞的抗战题材摄影作品当时一发表,无论在边区还是国统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战斗志,起到了战时摄影作为有力武器的作用。沙飞的摄影“武器论”理念,在现实中得到了足够的印证。

    《沙飞摄影集》共分七辑,分别是:沙飞拍摄的鲁迅、战地硝烟、八路军将领风采、部队生活、根据地建设、国际友人和晋察冀画报社。其中六个部分直接和抗战现场有关。那一幅幅照片是70多年前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定格,特别是以长城为背景的《战斗在古长城》组照,拍下了八路军行军、英勇战斗、胜利欢呼、警戒和战后总结会等现场,充满英雄情怀。沙飞以长城寓意万古长存的中华民族生存意志,唤起国人抵御外侮的决心。这组照片从创作之日起直到今天仍然被不断使用,成为反咉中国人民抗日题材的代表性摄影作品。

    沙飞在摄影界和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力,和他跟鲁迅、白求恩两位名人的交集有关。当沙飞还是一个向往进步的年轻学生时,就非常崇拜鲁迅先生。他托人计划和鲁迅谋面,未成;又想在内山书店撞见鲁迅,也未能如愿。后来机会终于来了,1936年10月8日,是“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上海展出的最后一天,那天鲁迅来观摩,并和众多青年木刻家聊了半天。沙飞承担展览会的拍摄任务,在这个场合,沙飞为鲁迅拍了一组照片。在参观展览后的第11天,鲁迅先生与世长辞。沙飞拍到的影像,竟成了鲁迅生前最后的留影,弥足珍贵。

    沙飞是个新闻敏感性极强的人,一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本能地抓起相机,第一时间赶到上海四川北路鲁迅的寓所,主动拍下了鲁迅先生入殓、灵堂参拜、青年作家扶棺、万众送丧等全过程的场景,并为先生守丧。这些照片有代表性地选入了《沙飞作品集》的第一辑里。

    1938年9月的一天,已是八路军专职摄影干部的沙飞接到一个任务,让他拍摄白求恩大夫的工作。在当时边区战场上,最缺的是外科医生,白求恩大夫夜以继日地工作,自奉节俭,赢得官兵好评如潮。曾有一场战斗,白求恩大夫带着医疗队连续做了三天三夜的手术,做到精疲力尽。白求恩大夫堪称经典的战场手术场景,就是沙飞那时拍下的。这些照片,一部分收入《沙飞摄影集》的“国际友人”专辑里。

    白求恩爱好美术和摄影,沙飞懂英语,两人交流非常投缘。所以沙飞不仅拍摄了白求恩的工作照片,也拍摄了写诗、画素描、祼泳、太阳浴等一些个人生活照,以好友的视角记录了白求恩大夫的另一面。白求恩大夫在遗嘱中写下“把相机给沙飞”,后来组织上把白求恩大夫生前自用的那台“莱丁那”相机赠予了沙飞。从此,沙飞将这台相机和拍摄鲁迅先生的底片,作为最宝贵的物品一直随身携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沙飞这位充满革命理想与抱负的战地摄影师,在他有限的生命时光里,始终敌我分明、嫉恶如仇,热爱他的摄影事业。在摄影的星空中,他光芒四射。在中国抗战摄影史上,他的地位无可替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