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债务纠纷温暖人心”诠释信义精神

    

    

    杨朝清

    

    7年前,王娟身负18.6万元债务,突然杳无音信;郭华虽然赢了官司,却始终没拿到钱。7年后,她突然现身说要还款;了解原委后,他被她的坚毅和诚信打动,不仅主动放弃部分债权,还捐款给她。在凉风乍起的初秋,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宁波人之间的一场债务纠纷,温暖了无数人的心(9月29日《宁波日报》)。

    在许多熟人乃至亲人因为债务纠纷闹得“一地鸡毛”的背景下,“债务纠纷温暖人心”显然稀缺而清新。7年的人间蒸发,失信者的杳无音信也有难为人说的艰辛与悲苦;花费巨额医疗费用的王娟,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手术康复后她便想方设法偿还债务,以了却多年的心结。

    这边厢,债务人王娟坚持还款、诚信履约,找亲戚朋友筹措了部分资金;那边厢,债权人郭华不仅主动减免债务,还仗义相助。当诚信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相遇,让债务纠纷在法律和规则、契约之外,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有助于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人们认同契约、遵守规则,就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变得有条不紊、可预期。由于是慈溪老乡,之前合作得也很不错,王娟和郭华之间曾经很信任,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不过,每次王娟从郭华这里进货后,都会给他出具欠条,从而让郭华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法院支持。

    7年前王娟的突然失踪,并非是想“赖账”,而是有“不得不如此”的无奈和困顿。治病需要钱,偿还债务也需要钱,为了治病,王娟变成了她自己讨厌的“逃避者”,辗转外地求医问药的这些年,她的心里依然惦记着这笔债务。缺乏足额履行能力的王娟表达了要偿还债务的意愿,得到了郭华的“温柔相待”——不仅将债务减少到5万元,还主动捐助王娟2.5万元,同时表示如果不是自己也有点拮据,这笔钱可以一分不要。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史料中,山西一个店欠了另一个店千元现洋无力偿还,借出店为了照顾借入店的自尊心,就让它象征性地还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哈哈一笑也算了事。先有了债务人的不逃避、不赖账,后有债权人的仗义与善良,双方构成了一种良性互动。讲究诚信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