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情为农村基层干部立传

——朱田文《当代乡贤:蔡康国的奉献人生》读后

    

    

    

    

    

    

    汤丹文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一些名记者的成名之作大抵是日常新闻报道的衍生,也就是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例如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亮中国》、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朱田文的报告文学《当代乡贤:蔡康国的奉献人生》也是他职业新闻写作的一次衍生和提升。作为一名从业近30年、特别是从事“三农”报道长达27年的老记者,去写这样的作品,并不令人意外。

    田文与蔡康国的相遇是在采访中。田文说,那次,采访宁波正在火热开展的“五水共治”,老蔡是治河的能人,他写了一篇人物通讯。但由于被其他媒体抢了先,这篇稿件未能刊发,所以心存愧疚,但两人成了朋友。

    几年之后,接到蔡康国因病去世、村民沉痛悼念的消息。这次田文反应迅速:由于有了先前相遇、相谈、相知的积累,他当天就完成采访,次日便在《宁波日报》刊发了《一心为民 一心干事 一心奉公——追记鄞州区邱隘镇东雅村村委会主任蔡康国》这篇情真意切的通讯。

    蔡康国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因改革开放而发家致富。从田文的叙述中,我分明感到他是个脑子活络、敢于突破旧有框框求发展、非常“四海”的农村能人。他当过船老大,也办过厂;他买土地,租厂房,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蔡康国的真名实姓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但“老黄泥鳅”的名号在邱隘镇及周边是响当当的。这也证实了他的活络。

    如果蔡康国人生的最后十余年,没有成为曾经是“烂污村”的东雅村的村委会主任,那么,他的一生只是个人的传奇罢了。而当他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全村人奔向小康,他这一辈子,就与时代和社会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为这位普通的农村干部树碑立传,也有了更深远的意义。也许,这就是田文肯花大心思去写这部作品的初心吧。

    在书中,关于蔡康国个人的着墨方面,田文更多地采用一个又一个故事串联,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来塑造人物。甚至,他专门辟出第十章《多棱镜里的老蔡》,从儿子、女儿、朋友、同事、媒体人、邻村干部的角度,来描述蔡康国的人生点滴,从而使人物更加丰满动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把不少笔墨花在时代社会甚至历史背景中。这些看似与塑造人物无关的“闲笔”,却写出了蔡康国这个人之所以会如此的内在逻辑。同时,还以较大篇幅叙述了鄞州义乡的历史、甬上慈善人物以及潘火蔡氏家族代代相传的乐善好施品性。用田文的话来说,“蔡康国这样的新乡贤,并不是从天而降、凭空而来的,而是家族精神、地域风尚、个人魅力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造就的。”

    对田文来说,要创作这样一部为农村基层干部立传的作品,是很有难度的。一是传主人已过世,许多事无法直接考证;二是普通人的经历大多平平淡淡较少大起大落,缺乏故事的矛盾冲突。但田文还是试图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来弥补这些缺憾,力求人物形象丰满。

    田文曾跟我谈起,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他先后采访了上百人,从动笔到完稿,花了一年多时间。这样的用心用力,体现了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我最早认识田文时,他已是甬上稍有名气的作家了。他是诗人,创作了诗集《午夜星辰》《旷世奇缘——东钱湖山水情诗100》《载不动的乡愁》以及散文集《泥土芬芳》等。然而,在他的职业历练和创作生涯里,他一直接地气,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上。其实,早在18年前,他就为因公牺牲的东钱湖镇前堰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康写过长篇报告文学《热血》。这种持续关注农村基层干部的情怀,尤其让人感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