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芋艿头:地方名产期待续写辉煌

陈火飞采挖新鲜的芋艿头。(余建文 摄)
剡江边新辟的芋田。(余建文 摄)

    

    

    记者 余建文         

    

    “跑过三江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每当说起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老宁波人心中不由升起一股豪迈之情。

    金秋时节,又到了一年奉化芋艿头的收获季。田野里,油亮的芋叶随风摇曳,农人挥动锄头,从泥土中采挖一个个新鲜的芋头,收获辛勤劳作的果实。

    奉化芋艿头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拥有700多年的栽种历史,也是宁波人引以为傲的“明星”农特产品。香甜的芋艿头寄托了人们心中浓浓的乡愁。

    在现代农业技术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奉化芋艿头面临人工栽植成本高、劳动力缺乏的难题,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如何利用好奉化芋艿头的地域品牌优势,输入新的激励“因子”,让这一特色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为农户带来更大的效益,再续奉化芋艿头的辉煌?

    日前,记者走进奉化芋艿头的核心产区萧王庙街道,与农户、专家一起梳理奉化芋艿头的“前世今生”,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数百年精心耕耘 造就“芋乡传奇”

    

    

    

    国庆长假,萧王庙街道肖桥头村的陈火飞老人可没闲着,几乎每天扛着锄头,到地里采挖芋艿头,“新上市的芋艿头很畅销,都是餐馆提前来预订,订多少挖多少。”

    年近七旬的陈火飞与芋艿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栽种芋艿头的技术炉火纯青。“今年台风少,气温适宜,会有一个好收成。”老人说,他今年种了4亩芋艿头,估计亩产量逾1000公斤,亩产值1万多元。

    据《奉化县志》记载,早在南宋,奉化就广植芋艿,当时叫“岷紫”。明代中叶,从闽北、浙南一带传入魁芋类大芋艿,经过奉化农民不断改良,逐渐形成“奉化芋艿头”这个特有的名优品种。

    陈火飞告诉记者,奉化芋艿头“既怕水,又畏旱”。四明山江流裹挟而下的泥沙,在萧王庙剡江两岸形成了冲积土,这种土壤逢雨水会迅速渗透,表土不积水,待到大晴天,芋艿又能轻易地吸收地下水,很好地满足了芋艿头的生长特点。到了秋季,气候温湿,昼夜温差大,促使母芋膨大和营养成分聚积。

    “芋艿每年3月下旬播种,到10月底大批采收,栽种期长达7个月。”陈火飞说,芋艿头从播种到采收全靠人工劳动,体力消耗大。他年轻时最多种过60亩芋艿头,如今上了年纪,体力跟不上,只能零星种几亩。

    目前,奉化芋艿头的核心产区在萧王庙。此外,西坞、尚田两地也广泛种植。而在奉化当地,又有“前葛牌岭头,奉化芋艿头”的说法,表明萧王庙的前葛、牌亭两个村出产的芋艿头,质量最为上乘。牌亭村农户李国存说,他种了50多年芋艿头,一直选用自家的优质芋艿子作种繁育,老品种的性状很稳定,保持了传统品质和好味道。

    奉化芋艿头肉质较细腻,无明显红筋,直链淀粉含量高,还含有10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口感糯滑香甜,风味独特。奉化区农技服务总站经济作物科科长马建芳介绍,全国不少地方有种植芋艿头,其中以广西的荔浦芋头和奉化芋艿头最为有名,“相比较而言,奉化芋艿头模样圆润,质地绵软,没有粗纤维,口感比荔浦芋头更好,在长三角和港澳地区享有盛誉。”

    1996年,萧王庙街道被命名为“中国芋艿头之乡”。200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奉化芋艿头”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据资料记载,当时奉化的芋艿头种植面积高达5000亩。

    20多年前,奉化便成立了芋艿头协会,集聚30多家芋艿头种植大户、购销大户、加工企业等成员。协会协调安排种植生产,统一品牌对外销售,确保品质。

    

    打好“文化牌”让芋头“走出去”

    

    

    长久以来,奉化芋艿头作为一种特色美食,融入各色菜肴的制作中,成为宁波菜系的当家品种之一。

    “芋艿头和水蜜桃一样,是奉化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我们积极挖掘奉化芋艿头的文化内涵,持续提升知名度,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萧王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谢贤伦说。

    圆滚滚的芋艿头还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传说。相传古时候奉化月岭山上住着一对贫苦母女。一年春天,母女俩好心收留了一个身患重病、名叫于乃的年轻日本和尚,并悉心照顾。一日,心存感激的于乃和尚拿出一个袋子,将一堆圆滚滚、硬笃笃的东西倒在桌上说:“这是‘通天子’,可以当饭当菜,我从东京带来,本想带到西天佛祖那里,现在送给你们吧。”

    女孩慧英把“通天子”种在庵前的田里。过了半个月,田里开始抽出荷叶般的大叶子,到夏天时芋叶连成一片。此时,和尚的病也好了,可他每天跟着女孩挑水翻地,丝毫没有要走的迹象。

    七夕晚上,母亲找不到二人,急得对着山野大喊:“慧英!于乃!”此时,女孩和于乃正坐在“通天子”叶下说情话。听到母亲叫声,二人惊慌失措,牵手躲进叶子深处,再也不出来。母亲最后认定他们化作了“通天子”根块,便称之为“于乃头”。之后,奉化芋艿头产区就流传着一个有趣的风俗:每年七夕夜,当地青年男女都爱去芋艿田里谈情说爱,据说能恩爱有加,白头偕老。

    近年来,萧王庙街道大打芋艿头“文化牌”,先后开展“相约在金秋,欢乐芋乡行”乡村体验游活动、“千年古镇、芋菜飘香”芋艿宴大比拼活动,推出“芋乡一日游”旅游线路,举办奉化全“芋”旅游等活动,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帮助农户销售芋艿头和其他农产品。

    有意思的是,奉化芋艿头如今已走出奉化。2018年,嘉兴市秀洲区从奉化购买芋艿头种子,当年便在王江泾镇试种成功,亩产量1750公斤,效益上佳;早几年,宁海胡陈乡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芋艿头,并运到奉化来销售。

    

    政策扶持,打造芋乡新风情

    

    

    尽管奉化芋艿头美名远播,但近年来,芋艿头核心产区的“地盘”不断萎缩,不免令人担心。这两年,萧王庙街道的芋艿头种植面积保持在500亩左右,与2004年相比缩小了80%。

    芋艿头种植面积萎缩,有多重原因。街道农办副主任王永存分析,一是城市外扩、道路交通等建设,使得近郊大批农田被征用开发;二是务农人口减少,年轻人都进城去赚钱了,而老一辈芋农大都五六十岁,逐渐种不动了;三是芋艿头对土壤肥力要求高,同一块田畈要间隔一年再种植,导致种植效益下降,影响农户积极性。

    对此,萧王庙街道这几年采取经济补贴的办法,鼓励农户多种芋艿头。“之前我们每亩统一补贴500元,但农户小块种植多,太分散。”王永存说,今年起街道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像单户种植3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500元,鼓励农户规模化种植,保护好“芋艿头之乡”这块“招牌”。从目前看,效果较明显。

    此外,街道还引入乡贤资源,把发展芋艿头产业与美丽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在岭丰村,由剡江废田改造升级而成的30亩芋艿头种植基地,即将进入采收期。基地负责人贝伏是街道新引进的乡贤,也是当地最年轻的芋农。

    “我们与农技专家合作,对土壤进行检测,及时补充流失的养分,解决芋艿头种植需要土地轮种的问题,稳定产量。”贝伏说,他们准备建立农业合作社,利用新型播种灌溉技术,提高芋艿头产量、品质,带动农户向新型农业转型。

    今年,萧王庙街道还利用剡江改造契机,计划投资260余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16亩的“剡江芋稻”现代农业园,其中芋艿头种植面积90亩,并沿着江堤设置樱花、杨柳步道,间种水蜜桃、葡萄、“红美人”柑橘等果树,形成一条新的风景带。

    贝伏说,马上要进入芋艿头销售旺季。今年,他们新组建了线下营销团队,与线上电商、直播平台相融合,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我们想走精品化路线,把奉化芋艿头从‘论斤卖’变为‘论个卖’,提升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户增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