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金 鹭 孙佳丽 实习生 戴卓佳 粮食是保生活、稳物价、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记者走访宁波多位专家,了解宁波粮食文化发展历史。 宁波水稻栽培技术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大量稻谷、稻壳与农具出土,见证了宁波先进稻作农业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宁波粮食的耕种、籴粜、储藏、碾轧等各个环节随着历史的推演逐步发展。 从古代起,宁波人不但掌握“米、面、油”老三样的粗加工,粮食的制品也很讲究,最有名的是“宁波汤圆”,还有象山米馒头、梁弄大糕、宁海麦饼等,都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宁波传统美食。 不过,宁波本地粮食产量不高,过度依赖外地。1923年,内地粮食运输受阻,宁波粮食缺口巨大,洋米进口量空前,粮食命脉交到了洋人的手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宁波人认识到,实现粮食自给非常重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在“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年代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鄞县的石山弄变谷山弄,1956年8月被评为“全国农业增产模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东海前哨,宁波一直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军粮供应任务。当时的宁波专署粮食局设立支前粮食总站和分站,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一手抓收购粮食,一手抓防空安全。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地位获得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宁波粮油工业也逐步迈向机械化生产,手工工具被逐步淘汰。 以当时的鄞县国营粮油加工业为例,1988年时,年加工能力已达到大米145800吨、面粉15800吨、菜油3930吨,粮油产品从单一的米、油增加到面粉、饲料、综合产品等20余种。 如今,宁波作为沿海港口城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市社会人口的增加,宁波的粮食供需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粮食主产区变为粮食主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