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岩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就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一语道破学校体育的价值。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致使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应该说,国家在这个节点出台《意见》,既是对以往学校体育的纠偏,更是对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引领。 此次出台的《意见》,干货多、亮点多。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最关注的应是这一表述: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但笔者以为,以中考、高考为导向,改革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并不意味着学校体育教育导向的颠覆性变化,更不是追求体育教育“唯分数论”,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更好激发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地方就把体育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总分,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从政策落实效果看,这种“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体育教育,“临阵磨枪”的功利化色彩比较严重,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依然没有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近年来,全国中小学生体质测试不断下降的事实也证明,单纯依靠“考试指挥棒”引领体育教学走向正轨、迈向高质量是远远不够的。 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学校体育更是如此,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也必须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其体质,强健其体魄。对于《意见》的解读,如果只是过分关注“中考体育增加分值和体育可能进入高考”等论述,未免太过简单功利,也跟政策出台的初衷相违背。 在当下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培养手段单一、评价方式片面等问题。一些体育教师存在“唯体质”“唯技术”“唯分数”的片面思想,对于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及运动习惯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体育课程的人文价值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的则重视对结果而不是对过程进行评价,局限于技能和体质测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达到用体育“立德树人”的目标。防止学校体育教学功利化、应试化,引导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回归本义,需要改革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跳出“唯升学率”“唯分数”的漩涡,引导体育教学回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正轨。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个体的事,也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事。在此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只有摒弃“分数思维”,才能避免体育教育功利化,才能科学定位体育教育功能目标,最终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