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 鹭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宁波一定要在优势领域做深做透,抓紧时间抢占创新高地。”这几个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频繁来往于宁波与上海之间。甬江实验室建设第一次专家论证、宁波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他出席多场会议,积极为家乡宁波的发展出谋划策。 从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到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广袤的太空,承载着王建宇院士的心血和梦想。 作为中国知名的空间光电载荷专家,2003年起,王建宇院士带领年轻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中国第一台空间激光遥感仪器——激光高度计,搭载在“嫦娥一号”上,实现了中国人首次“为月球量身高”的梦想。 2016年,“墨子号”一飞冲天,世界瞩目。“墨子号”上搭载了4个有效载荷,其中2个是由王建宇院士领导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发。3年后,“太极一号”成功发射,首次实现了微牛级射频离子和双模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在轨验证。 走过30多年的“科研路”,王建宇院士是见证中国在世界“科技征途”上追赶、并行、超越的科学家之一。科研工作日夜兼程,但不管身在何方,他对家乡宁波的感情始终不变。“总希望能为宁波做点事。”电话那头,王建宇院士这样告诉记者。 王建宇院士从小在海曙仓桥头生活,1975年中学毕业后,在宁波新华书店工作了两年多。高考恢复后,他赴杭州大学就读,毕业后又回到宁波,在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工作。 如今,作为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是中科院方面与浙江对接的负责人,每年多次回到宁波。这几年,宁波大力实施“栽树工程”,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将科研投入、平台建设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令王建宇院士印象深刻。“很明显地感觉到,宁波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他说。 然而,科研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从投入到产出需要时间,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这位不知疲倦的耕耘者,几十年来一直在科研领域倡导自主创新,有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坚定信念,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项目在精不在多,科研投入不能撒芝麻,必须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结合宁波发展实际,王建宇院士认为,宁波的传统产业实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优势,但在科研领域,基础仍有待加强。 如今,宁波在转变增长方式、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一方面要发挥“知难而进”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找准“突破口”,实现弯道超车。 在王建宇院士看来,宁波在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重点领域已具备了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无论是原创成果的产出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都在全国领先。这是宁波的科研长板,也是宁波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等创新资源的优势所在。 “一心一意坚持,总会带来回报。如果能帮上忙,我很愿意为家乡出一份力。”王建宇院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