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在海曙区益智科普馆内做游戏。(陈朝霞 摄) |
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亓悦 “姚阿姨,粥到嘞!”重阳节当天,海曙区鼓楼街道文昌社区“百岁粥坊”负责人周惠英准时来到92岁的姚璧英老人家,将刚刚熬煮好的白粥和精心制作的小菜递到老人手上。而“百岁粥坊”内也热闹非凡,许多社区老人前来,共赴重阳节“粥坊温馨之约”,6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说笑声、早点香味交织在一起,呈现一幕“声色味”俱全的动人场景。 “百岁粥坊”启动于2015年6月,当时,考虑到社区老年居民较多,文昌社区25位平均年龄66岁的居民志愿者,与其他热心居民一起,众筹9万余元,开出“百岁粥坊”。5年多来,他们风雨无阻,每周一至周五为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粥和小菜,每年服务老人超过1.2万人次,成为居民心目中的“暖心粥坊”。 有“暖心粥坊”打头阵,文昌社区更将“百岁”助老品牌延伸至其他助老领域——开辟“百岁绿植园”,安排老党员轮流照看,在勾起儿时回忆的同时,也丰富了晚年生活;推出“百岁倾听十分钟”,社工通过电话陪老人拉家常,给他们带去慰藉;开设“百岁讲堂”,围绕社会热点、健康养生等话题进行知识普及……依托“百岁”品牌建设,致力提供全方位社区养老服务。 作为中心城区,鼓楼辖区老年人口占比达31%。养老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街道积极邀请、吸收社会组织群策群力。除了文昌社区的“百岁”品牌,苍水社区“蒲公英邻里互助社”、孝闻社区“红色联盟”、秀水社区“五fu(老年有服务、困难有帮扶、失业有辅助、双拥有优抚、居民有幸福)友善访问团”、无名公益等志愿者群体,都不定期开展义诊、养生讲座、节日慰问等服务,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辖区老人的精神生活品质。 随着老龄化社会迅速到来,老年人猛增,养老院却匮乏,同时老人们对旧居的依恋,使居家养老成为首选。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需要社会力量予以有力支持,也需要政府作为“引擎”,协同发展。 2017年,由鼓楼街道与浙江随园养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全市首家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鼓楼随园智汇坊投入试运行。“这种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场地、服务更加灵活,在满足老人与家属需求的同时,还能盘活养老资源、缓解养老难题。”鼓楼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戴静介绍。 随园智汇坊拥有专业养老护理员,不仅能够提供上门服务,还可以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此外,在衣、食、住、行、心理咨询等方面,也具有人性化关怀。随园智汇坊还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康复治疗、智能化健康管理等技术设备,大大提升了专业化水平。即便没有入住,老人依然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集24小时护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和社区养老推送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医养保障,深得其益。 针对老年失智症患病率不断增加、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率居高不下的派生问题,鼓楼街道联合宁波市心理卫生协会、海曙区科协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级老年益智科普馆。该馆依托专业志愿服务者为老年人提供益智服务,通过开发多种形式的益智游戏,对老年人的运算能力、判断力、反应能力、注意力等进行认知训练,综合评估老人智力、认知和抑郁情绪等情况,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提前进行干预,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减少失智症和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是对为老服务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全年可服务60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