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气洋溢 墨随情迁

——读冯其庸书画

冯其庸(1924-2017),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人,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画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物出版社出版有《冯其庸书画集》。平生数次来甬,与宁波颇有渊源。

冯其庸先生书画作品 (方向前 供图)

    

    

    

    

    

    

    方向前           

    

    喜欢冯其庸的书画,是因为他的画率真,有情感,有书卷气。

    古来文人善舞文弄墨,而书画家多为学问高深者。当我看到冯其庸先生的画作时,首先想到,他是一位红学兼史学大家。中国绘画重传统,也重学养,所以,品读冯其庸书画主要不在画中之法,而是画中之文、之气、之格调。

    冯其庸先生学富五车,一生游历无数名川,胸中藏有天下奇山异水。冯其庸绘画的一大特点是善于经营题款,寥寥几笔大写意后,信手题写自作诗文,洋洋洒洒,文气十足。这些题诗在丰富画面的同时,让读者享受到文辞之精美,诗中之画意。冯其庸非专业画家,但他深厚的文史修养弥补了绘画技法上的一些弱点,他的画是文人学者画。

    《葫芦图》为冯其庸八十岁时所作。三片叶子、一个大葫芦、两条枯涩的根蔓,右下角题上:“老去种瓜只是痴,枝枝叶叶尽相思,瓜红叶老人何在,六十年前乞食时。宽堂八十岁写六十年前旧家景色,物是人非,何处觅当时同饥饿人耶。”画中葫芦为画家早年最熟悉的东西,睹物思情,勾起了早年的记忆。一些在作品中无法表达的东西,作者通过题款来表达,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画中的“瓜红叶老”,作者描写时运笔极为爽快,一个大红葫芦,三四笔绘就,沉甸甸的,又生动活泼;老枝以枯笔写就,浓墨用来勾茎。此《葫芦图》与白石翁所绘葫芦相比,画法更为大胆,笔法更为简洁,颜色更为厚重浓丽。冯其庸吸收了白石老人痛快淋漓的大写意画风,抒写性情,追求情趣。这件画作也流露出明代徐渭绘画的那些不羁与豪迈,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同时代画家中,冯其庸与许麐庐、刘海粟、朱屺瞻、唐云等画坛名流接触颇多,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绘画语言和风格上的相通之处,皆具有大写意风范,作品厚重、质朴、大气,形神俱佳。

    再看山水画《昨夜黄山大雪飞》,绘于1997年岁暮,是画家应朋友之约天都游记后所作。整幅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作品下部摄取了大雪中黄山一隅,山深处有一茅屋,屋中隐约有一高士伏案,茅屋旁有两棵被大雪压弯腰的古树,茫茫中还能依稀看见茅屋后面的一小片竹林。整幅画面用水墨完成,因为描写的是雪景,故留白多,着墨少。在山水画中,雪景很难画,难在画出雪之意境。冯其庸先生凭借自己的学养和才情,绘出了雪景的“静”和“寒”,笔法稔熟,墨色淡雅,烘染出黄山雪景之美。画家的才气还体现在他的墨法:用大片淡墨营造雪景,天空乌蒙蒙一片,但画面毫无黑气,更无板滞之气,反而给人以空灵、通透之感。书法题款占据了整幅画的上部,十分醒目,与下面山水雪景互为呼应,题诗曰:“昨夜黄山大雪飞,故人约我上翠微,我今天寒脚力薄,空望清溪雪满衣。含毫且作袁安图,梦里依稀雪掩扉,他日相逢把酒看,不知当时是耶非。”

    顺便提一下冯其庸先生的书法,冯氏书法与他的绘画一样,有书卷气,格调不俗。但从书法的传统技法来看,还是有欠缺的,作品多潇洒流畅,率真秀逸,少了些古意和朴拙之味。南宋书画理论家、收藏家邓椿在《画继》中提到:“画者,文之极也。”认为多文晓画,无文难晓,并举少陵题咏、昌黎作记及本朝欧、苏、黄、陈等人为例以明之。在邓椿看来,“评品精高”的鉴赏和“挥染超拔”的创作,都得益于文学修养,冯其庸的书画也不例外。

    凡画最怕“俗”,作品有俗气,哪怕传统功夫再扎实,至多只能算个画匠。清代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提到“画忌六气”,“六气”即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蹴黑气。犯了“六气”,格调就不高。清王槩《学画浅说》里也有说:“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气上升,市俗气下降,学者慎之。”

    满腹经纶,落笔便雅。冯其庸绘画大致有山水和花卉两大类,花卉中最喜画梅兰竹菊。如那幅《香冷溢远》,为画家六十余岁绘,画面一兰一梅,设色淡雅,与晚年厚重、爽利、浓烈的画风比,更显雅逸与文静。画中瓶梅与瓶兰是居室赏玩之物,花瓶一高一低,一宽一窄,尤其一枝红梅斜穿与兰叶互为交叉照应,有变化有迎合,画面散发出淡淡的兰香与梅香,具有浓浓的文人气息。

    在冯其庸作品中,有一类作品特别惹人注目,那就是大写意重彩作品。重彩在工笔画中较为常见,但在大写意绘画中并不多,若有也是局部点缀而已。冯其庸先生能用大片重彩,大红、大绿、大蓝、大灰、大白,整体画面把握好,画格又不俗,这是极为难得的。

    《重彩葫芦》立轴,葫芦用大红、大黄、大灰画之,十余个姿态各异的葫芦几乎占满了整幅作品,满而不挤。这种构图及画法在齐白石、吴昌硕作品中曾经有过,但冯其庸在用色上比他们更重,视觉冲击力更强。山水画《祁连秋色》《取经之路》《看尽龟兹十万峰》等均为冯先生晚年重彩之作,赏读后别有一番“风味”。这种大片重彩法,一般画家较难驾驭,而冯其庸有这种胆量和能力,正如他在《重彩葫芦》中的题句:“老夫不是丹青手,为有胸中逸气生。”胸中有逸气,肚中有文采,下笔乃不俗。

    历代文人、名人的书画一直备受藏家喜欢,我想冯其庸的书画随着时间推移也会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他的重彩大写意作品,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特点,这对一个非专业画家而言,难能可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