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现代社会“重启”古老的博物学

张海华

    

    

    

    张海华/文 丁安/绘 

    

    很荣幸,在本次浙江书展上,我有两本新书同时发布,即《东钱湖自然笔记》与《诗经飞鸟》。就题材而言,这两本书都属于自然博物类的书,但两者又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近年来,博物学在中国出现了良好的复兴势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认为,在现代社会“重启”古老的博物学,需要一阶博物与二阶博物同时推进。一阶博物,指的是我们亲近、了解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如野外观鸟、认识野花等;而二阶博物,侧重的是跟博物学相关的学术研究,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哲学等方方面面。

    就当前国内博物类图书的出版而言,一阶作品可谓红红火火,如本人的《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夜遇记》与《东钱湖自然笔记》就都属此类;相对而言,二阶的原创著作还比较少。我想,就自己这本《诗经飞鸟》而言,恐怕也算不上二阶,最多是“1.5阶”。

    先来说一下《东钱湖自然笔记》。“自然笔记”这个提法,近几年在我国颇为流行。国内最早以一个城市的“自然笔记”之名出版且大获成功的是2013年面世的《深圳自然笔记》。在浙江,虽然近些年陆续出版了关于浙江野花(及野果、野菜)、杭州鸟类、宁波鸟类、宁波珍稀植物等方面的不少书籍,但迄今尚未出版过一本关于省内某地生态的综合性较强的“自然笔记”。

    我是从2017年底开始着手《东钱湖自然笔记》写作的准备工作的,具体来说,是野外生态调查、摄影与文字写作同步进行。2018年起,我三天两头跑东钱湖,走遍了区域内的山山水水、古村古道,尽力寻找、发现当地的原生态之美,涉及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野果、昆虫、天象等方面。

    由于此前十几年中,我对东钱湖区域的鸟类、两栖爬行动物已有了相对比较充分的拍摄素材,因此这次我把野外调查的重点放在自己的短板上,即植物、昆虫方面。在植物方面,又在野果方面花的精力较多。在这本书里,有独立的野果篇章,相信大家会比较感兴趣。

    《东钱湖自然笔记》的内容,侧重于直接的自然观察,有心的读者甚至可以按照书中描述,去东钱湖找到某种动植物。而《诗经飞鸟》就完全不一样,这本书不是教人去哪个地方观鸟,而是让人从两三千年以前的古诗里“寻找”鸟类。

    我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本“跨界”的书呢?说起来挺偶然的。

    2016年春天,我突然冒出一个点子,想写一篇关于“古诗中的鸟儿”的文章。谁知一翻《诗经》,啊呀,原来提到了那么多鸟,光就《诗经》便可以单独成文了!再仔细读下去,发现只针对“关关雎鸠”就足以写一篇有趣的文字了。于是不久之后,《雎鸠是个什么鸟》发表在《宁波晚报》副刊上,颇受读者好评。

    受到鼓舞,我索性一鼓作气,用了几个月时间,比较系统地读了点书,梳理出了《诗经》中提到的所有鸟类,并陆续又发表了几篇文章,形成了“《诗经》鸟类漫谈系列”,总计一万多字。我做了统计,《诗经》中明确提到鸟儿的地方有80处左右。合并重复的鸟类,整部《诗经》中实际提到的鸟儿至少有33种(或类别)。

    于是,我开始思忖是否该写一本书了。又花了3年半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及野外拍摄,直到2019年10月底,我把《诗经飞鸟》的书稿交给了宁波出版社。又经过一年的设计、制作、微调,这本书终于成形。

    就像上文所说,这是一部跨界作品。我的目的并不是想写像博士论文一样的“专业”学术著作,而是希望能尽量以生动、简洁的语言讲清楚《诗经》中的鸟,并适当穿插一些亲身经历的野外观鸟故事,从而让高中生(甚至文学功底较好的初中生)可以不太费力地读下去。

    我希望,它能够在博物学与古典诗歌之间增加一座小桥,让更多的人爱上自然,爱上《诗经》。如果能这样,该是多么美好的事!

    最后要提一下,除了同为博物题材,《东钱湖自然笔记》与《诗经飞鸟》还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即两本书中都有我女儿张可航画的大量动植物插图。一个孩子的水彩手绘,想来比照片更有温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