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绝攀比 让校园捐款回归纯粹

    

    

    

    朱晨凯

    

    网友“wuzuan1988”是我市一名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近日,其通过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发帖,称孩子学校通知需要捐款给贫困山区小孩子买书。该网友担心,有的小朋友捐10元、有的捐100元、有的捐1000元,没有限制的话就变成家长比拼财力,捐得少了会让孩子在班级里没面子,或者被歧视,捐得多要被说成炫富。

    这位网友的担忧,引发很多家长共鸣。也许有家长会说,我家条件好,多捐点是我自己的事,至于攀比,那是你要来和我比,不关我的事。话虽有理,但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判断力。不管谁家孩子,攀比的氛围都对其成长不利。

    捐款本不该和攀比挂上钩,但不知从何时起,两者慢慢挂上了钩。上述新闻中,有的小朋友捐了1000元。如果知道是谁,那么学生的关注重点,恐怕不会是“这个人好有爱心”,而很可能是“这个人家里真有钱”“自己爸妈不如别人爸妈”。而捐10元的小朋友,面对的就会是相反的议论。毕竟面对“百倍差距”,太容易让人把注意力从捐款初衷移到贫富比较。

    造成攀比的重要原因,是这次捐款的程序设计问题。比如一位跟帖家长就建议,校方“对捐款金额设限制并以不记名方式开展”。设置捐款金额上限,能抑制一些学生和家长的炫富冲动。像一些学校捐款,只向家长公布受捐助账户或者地址,让家长自行邮寄或汇款,注明学校名称便于对方统计。这样做既符合自愿原则,也有“做好事不留名”的味道,同样有教育意义。

    杜绝攀比,让捐款回归纯粹,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完善制度设计,发起捐款后当好管理者的角色,家长则应进行正确引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