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霞飞 “十四五”时期,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国家治理效能要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要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要进一步彰显。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法治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首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抉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对法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其次,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时强调,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由此,法治建设是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考量。 最后,法治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法治建设能有效规范社会主体的各类行为,明确行为规则,提供行为指引。法治建设能对社会主体的各种合法权益实现有效保障,并对违法行为给予必要惩戒,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秩序。 二、法治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法治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要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完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制度、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法治化与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同步性,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法治化的过程。法治化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评价标准,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三、着力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 一是要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提升制度的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是什么样的法都能治国,也不是什么样的法都能治好国。这一论断精辟而且深刻。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注重法的质量与品格,法治本身也要经历一个现代化过程,方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革故鼎新、适时应务。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还要“良法善治”。发展需要高质量,立法也需要高质量。 二是要加强对法律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治化的结果是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方式方法、调整工具和发展成果制度化、法律化、定型化,从而获得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全面贯彻和执行的动力机制。即便再良好的法律制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也不能释放出法治红利。因此,需要在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提升制度自身现代化水平同时,不断探索提高法律制度执行力的途径和方法,完善相应的机制,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动能。 (作者为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