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明故里府前路 历史名城风情街

改造后的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开市”

    

    

    

    

    罗明/文 李泽咧/摄 

    

    四明山苍苍,姚江水泱泱,东南名邑余姚,有1800多年的城市史,是王阳明、黄宗羲等历史名人的故里,美称“文献名邦”。

    府前路,是历史文化名城余姚的一条老街。其临近姚江,那里是浙东运河的中段;西至新建路,那里是老城的商业中心;东接酱园街,那里曾是清中期的工业功能区,有众多粮豆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作坊。府前路,曾是余姚县治的所在地。原县府大院内的秘图山,传说为大禹治水的藏图处。笔者推测至少是部落首领级别的人物,曾在此指挥人们御咸蓄淡、防涝抗旱。这里也是县域第一所现代小学的诞生地。总之,府前路是余姚历史的见证者,谓之余姚旧境之源、古城之根,毫不夸张。

    悠悠府前路上,高耸着一座古老建筑物,下为古城墙,上为古楼阁。楼阁名为“舜江楼”。初建于元代,现存的建筑是1885年重建的,1985年又经过一次大修,匾额“舜江楼”为沙孟海所题。舜江楼气势恢宏,可谓“月明鼓角空中起,风静波涛地底回”,是余姚的城市标志,引人瞩目;舜江楼前横卧的通济桥,原建于北宋,初为木桥,元代改建为石桥,现存的桥梁是1731年建成的。通济桥如彩虹般飞越姚江,有“千里遥呑沧海月,万年独抵大江浪”的胸怀。这两个古建筑,相邻相望,形成“双城烟雨,镇阁流霞”景观,彰显了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府前路县东街与合宝弄段,有石板铺地,两边均为木结构建筑商铺。南侧为民国初年的建筑,那时为了便于经商,当地居民拆除了古城墙,先后建成了二三层的楼房,一座座连成一排,并设立了仓储与客货码头,开设了茶馆酒楼等,临姚江而立。东来的海洋船和西来的内河船在此汇合,停泊在通济桥以东姚江城区段两岸,从事着客货运输、商品集散生意。其中,有东海的海产品、余姚本地的土特产和一些进出口商品。

    10月31日,余姚隆重举行王阳明先生诞辰548周年纪念活动,作为“阳明故里·阳明古镇”项目的重要板块,经过一年多改造的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开市”,嘉宾云集,人流如潮。

    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建设,选择了保护与开发一体的道路:注重物质与精神的融汇,重现传统与时尚的诠释;继续着农耕文化与工商文化的交流,继续着外来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交融……总体风格简约大方,又隐约透露出江南水乡的风情。人们在此漫步,似有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历史的某个瞬间;品茶喝酒,相叙聊天,吃一碗黄鱼汤面,听一首流行歌曲,看看姚江流水,望望对岸景色,别有一番韵味。除了闲逛商业经营场所外,游客还可观看舞台表演、书画展览等。历史风情街让人们不由得放缓脚步,如果有空有兴,更可去追寻那些古宅的前世今生。

    府前路北侧,原为一座座独立的清代合院民居,粉墙黛瓦,高低错落,这些建筑拥有观音兜和马头墙等不同形式的山墙,是余姚传统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建筑的南立面投影于府前路间,呈现凹凸有致的带状曲线。走到幽静的弄堂深处,遇见一座座深宅大院,顿时有了“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浮想。

    期待未来,这里能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游客向往的古城老街目的地,当地民众休闲生活的益智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