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放周刊·大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赋能,宁波健康险市场迎来创新加速期


我市保险机构抓住机遇,积极研发健康险新品种。(张正伟 张璐莎 摄)

    

    

    记者 张正伟 单玉紫枫

    

    近日,宁波银行出资,为宁波地区的近万名员工购买“工惠保”,这是继安排3000万元推广“工惠保”之后,宁波银行再次出手支持这款“网红”产品。

    看好这款产品的,还有宁波政府部门与广大市民。市总工会、市金融办、宁波银保监局联合发文,将“工惠保”列入宁波保险创新和惠民实事项目,对其下一步推广给予创新保护。而在市场上,这款每份百元上下的产品正成为市民防病看病的“定海神针”。

    从年初将“新冠肺炎”扩展至保险保障范围,到接连推出“甬惠保”“惠儿保”“工惠保”等一系列新产品,今年的宁波市场,正成为健康险产品扎堆上市的舞台。

    自宁波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来,健康险相比财产险,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如今突然爆发,迎来创新加速期,背后的推动力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记者为此进行了专题调查。

    

    让市民买得起用得上 健康险产品找准市场方向

    

    

    

    “花68元买份保险,生病住院期间的医保目录内外以及15种癌症处方外配费用均可理赔,保额达到200万元。这真是太划算了。”市民马小姐看到“工惠保”的信息后,毫不犹豫为一家三口各买了一份。

    “花这么少的钱,便能享受这么高的保险保障,这不要说在宁波市场,即使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宁波银保监局人身险处相关工作人员说,这样优质的民生类产品,连百万商业医疗险也难望其项背。该工作人员说,一年之后,如果“工惠保”在赔付率方面高于市场普通产品,可以说宁波在健康险创新上将发挥样板效应。

    今年以来,在疫情的推动下,健康险市场保持着将近20%的增速。从产品结构来看,以百万医疗险为主的短期医疗险快速增长,以重疾险为主的长期险则放慢增速。宁波保险机构抓住市场机遇,不断通过产品和渠道创新,打造各类市民买得起、用得上的健康险产品。

    中韩人寿联合相关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和互联网科技公司,为宁波的少儿群体量身打造少儿群体重疾险“惠儿保”,为出生28天至17岁的儿童提供安全保障。中国人寿宁波市分公司相继开发了国寿女性安康险、外籍人士民生综合险等新产品;太保寿险、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养老联合推出的“市民保”项目,考虑宁波市民的实际医疗费用情况,为无法纳入基本医保报销的个人自费部分提供保险保障,推出两三个月便完成了销售任务。

    “好的产品是赔出来的,保险机构只有找到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才能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市金融办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其他险种面临增长压力的情况下,健康险只要找准用户需求与产品供给之间的契合点,就一定能走出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科技赋能 打开健康险应用“想象空间”

    

    

    

    “人还没出医院大门,理赔款已经到账了!”看着手机上的提示短信,患者老吴还是感到有点不太真实:“去年从跑窗口转到APP上提交理赔材料,已经将保险理赔时间大大缩短;没想到这次更便捷,不用提交任何材料、无需另外申请,理赔自动‘感应’、快速到账。”

    其实,老吴感应到的这种理赔加速服务,学名叫“零感知理赔”。这是我市正式推出的一种商业健康保险快赔、直赔方式,“保险机构在获得有效授权的前提下,在客户就诊的同步获取相关信息,使诊疗过程即为理赔申请过程”。

    据悉,“零感知理赔”已在宁波试点推行了整整两周,目前覆盖宁波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而在险企参与方面,国内的太保集团、平安人寿已经率先推行。

    “这项措施是在宁波试点的全国首创做法。”据介绍,“零感知理赔”技术是上海保交所联合其子公司中保科联,整合现有健康险服务平台资源,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的新一代理赔服务模式,也是上海保交所区块链服务平台“保交链”在健康险领域应用的首次突破。

    显然,理赔“零感知”的背后,源于科技范十足的区块链技术。

    据介绍,一方面,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系统以“节点”形式接入区块链,营造一个高度安全、深度信任、即时交易的数据互通环境,在客户有效授权前提下,“医——险”信息云交互,实时完成身份信息、就诊记录、交易信息网络加密互信验证,实现在线数字化理赔,极大地提高了理赔效率。另一方面,客户信息以及医疗记录等信息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进行存储和传输,信息调阅实现可追溯,客户隐私安全及信息使用合法合规。

    立足科技创新,除了理赔“零感知”之外,多种健康险场景化应用的想象空间也随之打开。

    “原来不敢想或者做不到的健康险险种,现在纷纷开始尝试。”据相关健康险业内人士介绍,以往保险精算基于历史数据求得,但新出现病种,由于不知道发生概率,很难进行保险定价。有了新科技,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立模型,轻松实现定价。通过慢性病数据管理,可以扩大健康险覆盖的风险范围。比如糖尿病病人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上传信息,保险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获得承保人各项身体情况,从而进行干预,提供全流程的健康管理。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开始将新型科技运用于健康险的研发、运用和推广上。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出“就医绿通”服务,协助长险客户在全国1300余家三甲医院轻松挂专家号、安排重疾就医。中国人寿宁波市分公司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了“重疾一日赔”“移动线上赔”“小额赔案快捷支付”等特色服务。太保寿险宁波分公司则于今年4月上线医疗数据交互快赔服务,实现与医院、第三方机构实时对接,打造免实物快赔模式。

    业内人士坦言,健康险经营门槛高、生态复杂、专业程度高,以往,保险机构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导致业务做不大、做不深。如今有了技术支撑,保险服务的定价、承保、理赔效率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健康险新品种会不断出现,成为消费新热点,健康险行业也会逐渐向健康管理角色转型。”

    

    产品“走出去” 催生更多宁波创新样本

    

    

    

    “12月1日,我们在广州推出了一款名叫‘穗岁康’的健康险产品,从零点到上午9点半,就有5万人投保。”对于这个结果,中保科联总经理助理邵洪吉颇感“意外”。

    不限户籍、年龄及既往病症,花180元就可获得最高235万元保障。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由宁波企业为广州医保参保人打造的城市定制险,点燃了人们的参保热情。

    据悉,“穗岁康”是目前唯一经广州市政府同意的健康险项目,由政府部门统一保费标准、待遇标准和保障范围,今年10月下旬委托上海保交所公开招标,选择了中国人寿、平安养老、人保财险、太保人寿四家商业保险公司负责承保。宁波中保科联作为上海保交所子公司,承接了平台的技术支持工作。

    事实上,自2015年深圳打响城市定制险“第一枪”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定制险青睐有加。据最新公布的《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2020)》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已有至少60个城市落地城市定制医疗险,惠及人数已经超过2600万人。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无论是人身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都在大力推动健康险业务发展。但是无论如何,健康险研发机构最缺乏的还是技术,“缺少将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能力,导致近年来健康险发展相对有限”。

    宁波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而且采取积极措施补短板。去年上海保交所在宁波全资设立中保科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科技赋能助力行业转型和保险创新,推动我市加快构建全要素保险生态体系,同时在宁波上线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性平台,加速保险成果在宁波落地。

    “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性平台去年9月上线以来,实现了引领保险服务‘最多跑一次’、打破医疗健康‘数据孤岛’、科技赋能打造‘生态闭环’、全面复制推广‘宁波经验’四大功能。”市金融办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平台核保、理赔服务已经覆盖全市410家公立医院,累计开展理赔服务逾一万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