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共享,幸福来敲门

——镇海海港社区的“家人治家”探索

建筑新村拓宽后的通道。(何峰 摄)

    

    

    

    

    

    

    记者 何峰

    镇海区委报道组 倪寅初

    通讯员 罗梦圆

    

    前天上午,久违的阳光冲破厚厚的云层倾泻而下,给连日阴雨之后的人们带来暖意。

    工人们抓住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在镇海招宝山街道海港社区建筑新村的改造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小区因堆着建筑材料而略显凌乱,但宽敞的主干道、崭新的外立面,已勾勒出这个老小区的新面貌。

    “感谢社区,感谢港务新村的家人。这个冬天,一定是小区居民过得最踏实的冬天。”站在主干道通往11幢和12幢的拐角处,建筑新村业委会副主任陈惠根神情激动。

    建筑新村始建于40年前,进出11幢和12幢的通道只有2.25米宽,这成为住户的“心病”。

    “两栋楼里住着60多户居民,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多年来,他们一直担心万一有需要时,消防车或救护车进不来怎么办?”陈惠根说,几年前的一场小火灾,加剧了居民的焦虑。

    办法不是没有。一墙之隔,是港务新村的小花园。建筑新村的居民年年呼吁将道路往港务新村拓一点,但当时两个小区属于不同的企业,居民的想法也难以统一,虽多方做工作,但一直无果。

    事情在去年有了转机。2019年,建筑新村移交海港社区管理,小区首届业委会成立后,向社区提出了拓宽道路的事。

    “港务新村也在海港社区,两个小区是一家人。家人治家,有事商量着来。”社区党总支书记沈东红将拓宽“咽喉路”列为社区的头等大事。今年港务新村业委会换届选举后,她马上找到业委会主任董福章,并邀请业委会成员到现场查看。

    家人治家,有事商量办,争取最大公约数。

    当天晚上,港务新村业委会召开临时会议。“建筑新村和港务新村的居民,都是建设宁波的老伙计、亲兄弟。我们让一让,让出的是家人的‘生命通道’……”董福章的开场白还没说完,其余10名成员已投下赞成票。

    光有业委会成员同意还不行,这事还需小区居民的认可。社区组织港务新村居民代表到现场“感同身受”,面对“这块地可以多建几个车位”等声音,业委会、居民自治互助站和社会组织服务站成员利用各种机会做好解释工作。充分讨论、充分沟通,两个多月后,终于获得了港务新村居民的理解,经过15天的公示,“借道”尘埃落定。

    迁建3.75米后,路宽6米,大型车辆进出无阻。“路宽了,心里就踏实了,晚上睡觉也安稳了。”走过的建筑新村居民说。

    家人治家,有事一起做,打造美好新家园。

    “海港社区里的小区都是老小区,除了各小区的业委会,还有17个社会组织团队,共建共享家园。”沈东红说。

    针对垃圾房周边绿地总被破坏、闲置角落成卫生死角的现状,社区居家园艺协会、居民自治互助站成员从去年开始将废旧自行车、轮胎与瓶罐等,经过喷漆、造型,制成微景观。

    居民原先避之不及的“旧伤疤”,如今成为经常光顾的“新景点”。“小区里的公共花箱、小景观绿化养护也由志愿者义务承担,他们把家园打扮得漂漂亮亮,大伙乐在其中。”社区居家园艺协会负责人赖德祥说。

    志愿者陈绪民从去年4月起将小区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最初骑着电动自行车带上小喇叭宣传,然后是坚持不懈的桶边督导,到现在的入户指导,陈绪民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经常忙到晚上10点多。”沈东红说,在他的带领下,57名志愿者坚持垃圾分类桶边督导。“我们的港务新村成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我感到很自豪。”陈绪民说。

    家人治家,汇聚了民智,集聚了民力,凝聚了民心,画出最大同心圆。

    人人都是主人。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如今,海港社区形成了“社区需要帮忙,只要说一声,志愿者团队就会安排好人手”的良好氛围。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基层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家人治家”中找到幸福的海港社区,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推动老小区微治理不断“开花结果”。“我们将通过‘聚心、聚力、聚智’,发挥居民自治优势,营造‘合作、和美、和谐’的家园,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沈东红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