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看好处无一言

——《陈从周散文》读后记

    

    

    

    

    

    

    蔡体霓            

    

    在宁波新江厦买的这本《陈从周散文》,现在被我带到了上海家中。看看扉页上所记的购买日期是20世纪最后一年的7月3日。书的封底内页空白处有一蓝色钤印,右上角为新江厦标识,左有一支笔,笔尖朝下,中间有两本书,下为书名。

    书中首篇为《说园》,这是陈从周先生在1978年春应上海植物园邀请所写的讲话稿,可以说,每一页有趣味。随意浏览,就觉字里行间,博古知今,清词丽句,识见精到,处处体现了人文精神。他说:“园林建筑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故假山、廊、桥、花墙、屏、幕、槅扇、书架、博古架等,皆起隔之作用。旧时卧室用帐,碧纱橱,亦同样效果。”他的许多专业话语,经过解析,让人产生共鸣,增添了游园时的兴致。

    在《说园(5)》中,他写道: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宁绍之园,其池多方,其境平直。故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因此,陈从周先生认为,岸堤用石极重要,“石固有刚柔美丑之别,而水亦有奔放宛转之致,是皆因石而起变化。”在这一章里,他又觉得,城市的造园,妙在“借”“隔”,城市不是不可以借景的。谓“上海豫园萃秀堂,乃尽端建筑,厅后为市街,然后临大假山,深隐北麓。从留其间,不知身处市嚣中,仅一墙之隔,判入仙凡,隔之妙可见。”读至此,我回想起儿时所念的小学校,亦与豫园一街之隔。

    读他的散文,不得不提及陈从周先生是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学家。他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918年,杭州之江大学毕业,为张大千入室弟子,善诗词、工书画、爱昆曲,多才多艺。略提三二文题:《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园林美与昆曲美》,还有《园林与山水画》。有一年,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邀他去讲中国园林,有些人认为似乎是笑话。陈从周先生说:“实则当时俞振飞校长真是有见地,演‘游园’‘惊梦’的演员,如果脑子中有了中国园林的境界,那他的一举一动,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演来有感情、有生命。”我想,艺术是触类旁通的,游园林,是一种悠闲的情绪,走了坐坐,坐了想想,是有节奏的,而不是匆匆来去,走马观花。而昆曲呢,亦一唱三叹,曲终而意未尽。

    本书分为四个主题,依次为“园林清议”“屐痕处处”“梓室小札”和“情思绵绵”。在《裱画店》一文中,陈从周写道:“每天总要去同济大学裱画室‘缀秀轩’中坐一下,这种坐裱画室的习惯,是‘年既老而不衰’。说来也话长了,小时候在江南的市镇,没有裱画店的,从前称为‘装池’,却有一个很精致的招牌,门面朝北为多,因为裱画是不能受强烈日照的。”他称裱画店是自己半世纪多来流连忘返的地方。从中亦可窥见当年江南市镇的那种风雅。

    看《宁波天童记游》,文中如诗如画:“从育王寺出发,至天童大约有二十里山路,经过万松关后,景色更加清丽,苍山四合,水田纵横。来时正值插秧时节,男女成群,点缀其间,诚大有‘相看好处无一言’之感”。此情此景,可亲可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