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很怕麻烦,当然,也尽量不麻烦别人。由此原单位的人都说我清高、孤僻,不太好接近,而妻子只用三个字评价我:情商低。反正年岁已经摆在这里,我也不想刻意去改变。生活中诸多的麻烦事中,有一件事从小到大一直挥之不去,这就是:理发。 老话说:[~女畜~]头[女畜~~]头[女畜~~]只头([~女畜~~]头,漂亮的意思),蹩脚蹩脚蹩只脚。或许有人以为我对理发要求过高,实际并非如此,一不用吹风二不用烫头更不用美发,只要把头发剪短,看上去干净利落,就满足我的要求了。按理说,这么简单的理发要求再省力不过,头发长了,路边找家理发店,稍坐片刻,围布一掀,即可拍屁股走人。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等待理发的时间,特无聊;和半生不熟的理发师找话题聊天,特尴尬。小时候去供销社理发店理发,剪头发、洗头、修整、吹干,出了门该干嘛就去干嘛,还算省心,而现在理发,理发师只把头发剪短就算完事,然后顶着一头碎头发回家洗头——着实麻烦! 三年前病退回家,我过起了深居简出的日子,平时基本不出门,一个月也就需要理发时出一趟门。其实小区理发店不远,就在马路斜对面,我撑着拐杖走过去,五六分钟就到,但还是觉得麻烦。本来头发养长一点,可以两个月理一次发,但我早已习惯了短发,夏天自不必说,脖子后头发稍长点,每次吃饭必定满头大汗,有时甚至拄拐走几步路,就会憋出一头臭汗,即便到了冬天,还是喜欢理短发,发长超过1厘米就觉得难受。 一年前的一天,偶然看到一条新闻,有个妈妈用电动理发器为她的孩子理发。新闻具体讲什么早已忘记,我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动理发器上,忽然茅塞顿开:我自己也可以买个电动理发器理发啊!小区理发店里的理发师还不是用这种可充电式理发器为我理发的吗?上网一搜,理发器只需一百来元,当即下单买了一个。 有了理发器,还得有人给我理发。当我满怀期待目光转向妻子时,她赶紧声明:别指望我啊,我胆子小,不敢在你头上动刀。如此一来,女儿就成了不二人选。好在女儿平时动手能力挺强,彼时正好放假在家。 我坐在卫生间大镜子前,系好围布,四周地上铺一圈报纸,免得剃下的碎发散落一地。女儿手握理发器,一阵嗡嗡嗡之后,大功告成,第一次理发顺利完成。之后,每隔一个月,女儿就会为我理一次发。 八月末,女儿收到了一所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学校离家更远了些,以后不一定每个月能回家,我就寻思:能否自己解决这一麻烦? 做事我习惯留有余地,没有把握之前绝不会敲锣打鼓打包票,而是暗地里先打打肚皮官司。首先,理发器剃刀前有保护装置,不会划伤皮肤,安全没有问题;其次,剃刀在头皮上将要经过的地方,我的手都够得着;其三,头顶、侧面、耳朵后,我仔细摸了几遍,圆弧比较顺手,没有坑坑洼洼、忽高忽低,理发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心里有了一定把握之后,还不能在家人面前声张,我决定暗暗试验一回。除了电动理发器,还准备了两样东西:一张旧报纸、一面小镜子。我端坐书桌前,先设定好理发器上头发的长短,铺开报纸,低下头,先从后往前推,推到头顶,然后再从四周往中心推,推刀的速度缓慢、均匀。为避免两次推刀的中间有可能漏剃,多重复几次,多重叠几下。随着理发器发出轻快的蜂鸣声,乌黑的碎发一坨坨掉落到报纸上,望着间杂的几根透明的白发,不免暗自伤感:老喽老喽,真是逝者如斯夫啊……不到半小时,关机,用小镜子照着检查,正面、侧面,看是否有漏剃的地方,结果是:完美!把报纸裹紧,丢入垃圾桶,起身去卫生间洗头,再照照大镜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脸上的皮肤好像也白净了不少,反正怎么看都满意。 原以为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麻烦事,竟然如此简单、方便,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 从此,理发就从我的一大堆麻烦事中被剔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