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伯庸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日期2019年12月 |
“文学鬼才”马伯庸在《三国配角演义》中,极好地体现了演义小说“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的精髓。他基于《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加以合理的、富有逻辑性的推测和细节的描摹,以悬疑小说、探案小说、历史笔记小说等叙述方式,成就了《街亭》《白帝城之夜》《官渡杀人事件》等6篇新演义小说。 在陈寿、司马光等史学家所著的正史中,笔墨多集中于大人物,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而以小人物为主角的精彩故事却淹没于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和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少有提及或语焉不详。《三国配角演义》则以“一半史实、一半文学”的创作方式,“从一段史实出发,中间是最狂野的想象,但最终又可以落实到另外一段史实上,让首尾彼此应和”。 马伯庸以史为骨,以文学创作筑血肉,塑造了《街亭》中的马谡、《白帝城之夜》中的杨洪、《官渡杀人事件》中的任峻等三国配角的另一种形象。正史强调如实记录,著史者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但在体例、语言等方面都得遵照既定规范。而演义小说却不同,故事性决定了小说的生命力,偏重叙述、故事性强是其重要特点。《街亭》主要讲述马谡战败后,被朝臣坑害,承担下所有罪名,用计逃脱死刑后,隐姓埋名复仇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深得《基督山伯爵》之妙。而《官渡杀人事件》则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展开,集悬疑小说和探案小说为一体,从刺杀曹操说起,主角任峻通过抽丝剥茧、层层还原刺杀事件背后的真相;而《宛城惊变》《孔雀东南飞》《风雨〈洛神赋〉》等文,更偏向于历史笔记小说,从剖析史料中的漏洞或不同史书间的矛盾处入手,将三国中小人物的经历经过合理推测,进而演义出历史背后的故事。 《三国配角演义》让人沉浸在“历史缝隙中的细节”而不能自拔。(推荐书友:李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