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康庄严)我市今年以来坚持多主体培育、多要素发力、多产业融合,深入延伸产业链,层层提升价值链,优化重组供应链,有力地推进一产“强身”、二产“塑形”、三产“注魂”,为乡村产业兴旺夯实基础。 “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是宁波农业的特色。针对这一实际,我市立足产业和园区融合,以农业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聚投入、产业集群发展和功能集合构建,大力实施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工程,聚力建设一批融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以大平台打造产业振兴引领区。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聚了正大集团等42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4万亩优质粮食和9.1万亩精品果蔬为主导产业的“一核两带四区多园”格局,建立了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国际食品研发中心三大创新驱动平台,引入12家科研单位和16个专家团队,主导产业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87%和85%。目前,我市已有9个园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20个强镇列入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名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创建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 我市立足种植、养殖融合,以大循环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坚持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清洁化生产、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广“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循环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七大行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农业内部循环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态安全水平。 我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立足生产和加工融合,打造“接二连三”先行区,引导产业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立足农业和文旅融合,打造融合发展先导区。在做精做优做特一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强农业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讲好宁波农业故事。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00余家。涌现出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节庆活动和黄古林草席博物馆、雪菜博物馆、农机博物馆、王升大博物馆、慈城年糕馆等一批农业农村文化博物馆。 立足农业和互联网融合,我市加强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以大数据打造信息发展集成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