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坤秀在收割菜心。(杨健萍 摄) |
|
扫码看视频 |
记者 单玉紫枫 黔西南日报记者 杨健萍 还未进屋,已听到锅碗瓢盆声一片,饭菜香也紧跟着扑鼻而来。“婆婆还在地里割菜,马上就回来了。”牛年新春,在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韦坤秀家,满桌的零食,新贴的对联,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味道。 看见有人来,在厨房忙碌的儿媳韦小鱼赶紧上前热情招呼:“大家随便坐,小宝,快去地里叫奶奶。”我们一听,索性跟着小宝一起去地里“探个班”。 大山山脚相交处,一条狭长坝子沿着河道舒展开来。一侧的山腰上,“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大字十分醒目。村民们星星点点散落在菜地中,正在收割菜心。 韦坤秀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笑着走过来,大声打着招呼:“你们来了!”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微笑,不同的是已不见当时害羞生涩的表情。 十几年前,韦坤秀的丈夫病故,留下年迈多病的公公和年幼的两个孩子,一家人住在窝棚里,还有因看病、建房欠下的债……日子十分艰难。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韦坤秀靠着自己的坚强和努力,一步步摘掉了“贫困帽”:2007年,一家人搬进了新屋;2015年,儿子结婚,并外出广东打工;2016年,基本还清债务,女儿出嫁,当年底韦坤秀一家脱贫出列。 后来,村里引进宁波市龙头企业成立黔西南北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资金900余万元,流转坛坪坝区1070亩土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韦坤秀家的2亩水田也在其中,除每年领取1600元土地流转金外,她每天在家门口基地上班采收菜心,有了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 去年4月3日,蔬菜种植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去年,仅坛坪坝区累计采收菜心77批95万余公斤供往粤港澳市场,创造产值670余万元。 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韦坤秀心里满满装着的是对眼下和未来的憧憬。 如今,韦坤秀家已流转土地5亩,每年光流转费就能领取4000元,另外她自己每天在基地从事田间管理或采收,收入固定,儿子已考虑回乡创业,她和儿媳还想利用基地弃用的菜养点鸡什么的……“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要过好日子,一家人一起攒劲!”韦坤秀又笑了,眼睛里星光点点,一脸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