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干部匿名化背后的功利心态

    

    

    戈岩平 

    

    面对媒体采访,不提自己的名字;面对上级调研,反映些无关痛痒的小事;面对问卷调查,手写的怕笔迹暴露就“意思意思”……当前,在不少基层干部中存在一种“怪现状”,面临各类采访或询问时,不管主题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希望能在事后的新闻报道或者调研报告中隐去名字,要求“不提名字”,或者以“相关干部、相关负责人”之类的模糊称谓代替。

    这种干部匿名化倾向,表面上看是干部奉行“低调做人”“沉默是金”的行事准则,实则是一种“语言形式主义”,是功利主义心态蔓延的表现。从个体看,折射了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以及怕上镜抢功劳、怕担责问责的心理顾虑。从更深层次看,干部面对敏感问题、关键问题不能说、不敢说、不愿说,则是当前基层政治生态亚健康的表现。

    唯上思想。“功劳往领导身上推、疲劳往自己身上压”,是当前公职人员普遍信奉的“官场哲学”,在做出成绩时一些干部情愿被顶替,在工作总结或对外宣传上,时时处处想着不仅不能抢领导“风头”,还要善于“移花接木”,为领导“争光”。

    自保心理。在有的地方、部门,谁提出问题谁解决,因此如实具名反映问题,被视为一种风险、一种负担,一些基层干部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三缄其口”。

    避事哲学。面对面大量广的基层事务,个别干部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想法,畏首畏尾,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抛头露面”,不愿敞开心扉,消极避事、畏缩避难。

    异化观念。在新媒体语境下,有的干部以所谓“大局”为借口,即使在明知领导有错的情况下,也不敢或不愿发表不同意见和观点,一味“绝对服从”,等等。

    以上四种情况,表现各异,但核心一致,就是功利主义,任其蔓延,只会进一步加剧干部匿名化倾向。如果对这种现象放任不管,势必会让功利主义盛行、投机主义野蛮生长,长此以往必然在基层干部群体中产生不良风气,影响甚至误导基层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养成,打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给事业发展造成被动。

    事实上,部分基层干部并非最初就不爱讲真话,而是经历了从“讲真话”到“不讲真话”的转变。可以说,环境制约、监督不足、保障不力共同阻碍了基层干部“讲真话”。因此,纠正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避免功利主义蔓延,关键是要畅通“讲真话”的制度通道。

    一方面,从反四风、反官僚主义入手,杜绝假大空、铲除语言上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应以上率先,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认识到“讲真话”对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使“讲真话”成为每位干部发自内心的思想自觉。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科学合理的容错免责制度,从制度层面赋予基层干部更多的“自主发言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