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8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熔炉”的红色传承

——记者探访凤湖中学

    

    

    

    

    记者 蒋炜宁

    

    春雨淅沥的一天,记者一行前往探访被誉为“革命熔炉”的慈溪凤湖中学,对这所诞生于抗战时期、复校于上世纪80年代、四易校址的红色中学进行一番探访。

    上午,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龙山小学内的凤湖中学历史纪念馆。在凤湖中学88岁的原校长沙俭、现任副校长卢益辉讲解下,一段尘封的历史穿过岁月向我们走来。

    因抗战而生的红色中学

    “1941年日寇在浙江发动宁绍战役,浙东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中。学校大量解散或被迫实行奴化教育。”沙俭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当地人士集资在当年戚继光抗倭时建立的龙山所内的巩院开办私立凤湖初级中学,吸收青少年入学,开始在“灰色”的外衣下培育红色的革命火种。

    1942年9月5日,凤湖中学开学,招收首批74名学生。成立伙食团轮流派出值日生帮厨,每张膳桌有桌长、每个寝室有室长……凤湖中学的民主自治让人耳目一新。第二学期在一般课程外,着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教师自编教材充实时事形势等内容,激发学生抗日救国热情。从那学期起,学校人手一份《时事简讯》。

    学校还将抗日歌曲编印成册分送给龙山区各学校及部队,让抗日歌声响彻四方。《大刀进行曲》《你是灯塔》《三北之战》《梁弄之战》等,一直深记在师生们心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带动当地青年、儿童学唱抗日歌曲。“河里的鱼儿要用水来养,抗日的军队要靠老百姓来帮,军队打仗在前线,老百姓帮忙在后方,军民大家一条心啊!捍卫国土保家乡!”

    

    

    【上接第1版②】这些活动让不少学生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第二学期开学不久,4名同学参加三五支队。

    红色凤中在三北地区声名鹊起,第三学期学生增至170余人,生源扩大到鄞东、镇海和舟山等地。由此,也引起敌伪关注。

    1943年10月25日,因拒迁到伪军据点办学,凤中被迫撤离,部分学生乘坐渔船顺水道而行,流动宣传数月。革命的火种撒播在四明大地,生生不息。

    时隔43年,旧址复校得传承

    在时隔43年后的1986年10月25日,被誉为“革命熔炉”和“浙东敌后抗战教育之模范”的凤中迎来旧址复校。说起这段亲历的过往,沙俭显得特别激动。

    “那天,新凤中的小同学们身穿节日盛装,手持鲜花,高声欢呼,夹道欢迎阔别母校43年的老同学。那次从全国各地赶来的33位老同学均是各条战线的佼佼者,大家见面抱在一起又唱又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沙俭说,旧址复校的场面既隆重又简朴,他接过由时任省长薛驹题字的校名牌匾时,想起一位位老同学握手时的嘱托,一种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内心坚定地对自己说:“一定要传承好凤中的红色根脉。”

    “当天,老同学们还在复校仪式后,在学校花坛里种下了两棵龙柏,并赠送给学校“革命熔炉”的横幅。当天,60名新入学的初一新生在老同学面前集体宣誓。”沙俭说,此后,每次开学典礼上,“向老校友学习,一定要过好在凤中的三年,向党交成绩单”,成为每个新凤中人的誓词。

    学校把学生德育放在第一位,聘请解放军校外辅导员来校讲课,与孩子们促膝谈心;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访问农业能手,参加车间实习,帮助村民义务理发,帮当地公社干农活;建立少年团校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共产主义信念……

    红色根脉代代相传。这所小规模的农村初中复校第二年就拿下了当地统考总分第一,运动会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当地人以孩子入读凤中为荣,以老师在凤中任教为荣。她成为慈溪市第五批爱国教育基地。随后,龙场中学、雁门中学相继并入,学校也由巩院旧址再迁新址,办学规模逐渐扩大。

    凤浦湖畔,再迈红色育人新征程

    现代化的教学楼、标准化的运动场,还有可容纳上千人的体艺馆……2019年一座投资近2亿元的现代化中学在凤浦湖畔拔地而起。同年8月,凤湖中学在三易校址后,整体搬迁至新校舍。

    对于大学毕业便到凤中任教的卢益辉而言,17年时间,感受最深的是全体老师的敬业精神。老师早到晚归,一心扑在教学育人上,师风带动学风,学生们勤学好问。“在凤中这座大熔炉里,师生都铆足了劲一心向好。”

    重温红色校史是凤中每年开学典礼上的第一课,参观校史纪念馆是每个凤中学子的必修课。“这段红色校史是学校弥足珍贵的财富,一定要用好用足。”卢益辉说,目前,占地180平方米的新校史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临近中午,雨止,阳光投射在新凤中操场三块错落有致的石碑上,它们上面分别镌刻着1942、1986和2019……

    (本栏目由市委党史研究室协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