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福

    

    

    

    

    常福,本地人,矮小清瘦,约莫七十,是个小老头。据说,他年轻时候生过一场大病,中年时不幸离异,一个人日子过得清苦。很多年前,他就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脚踏三轮车,在农贸市场和我居住的小区周边进进出出,收废品。

    常福的脚踏三轮车常常停在小区东面的巷子里,电线杆下,紧贴着墙壁。他肩上驮着一杆大秤,秤杆挂在胸前,秤砣吊在背后,到处逛,见什么废品就收什么。闲时,他会把硬纸板铺在车斗里,蜷着身子,一手枕着头,打盹,样子很像一只煮熟的虾。

    我们小区的人都认识他,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常福。要是连续几天没看见他,许多人就会互相打听,常福呢?常福也认得我们,但不知是他生来木讷还是生活变故,他很少与人交流,即便后来认识时间长了,见面也是“嘿嘿”一笑,顶多再加一句“上班啦!”“下班啦!”

    黄昏,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常能看见常福在整理废品。一些纸箱横七竖八地堆着,大大小小的矿泉水瓶饮料罐躺了一地。常福正躬着腰把纸箱拆开压扁,一个一个整整齐齐地叠起来,用绳子扎紧,放进三轮车里。收获好的时候,车上的硬纸板叠得高高的,车子一动,一捆捆硬纸板摇摇晃晃,就像要掉下来似的。

    早年有一次,我领着孩子在巷子里玩,四周无人,只有常福在不远处整理纸箱。只见他拿着一个蓝色的洒水壶朝硬纸板上洒水,然后又拿干的硬纸板覆盖在上面。我一开始觉得纳闷,然后就明白了。看起来这么老实的常福,居然也有这种小伎俩。常福专注地整理着,也没注意到我,等发现我时,尴尬地笑了起来,又赶忙逗孩子来掩饰。他嘻嘻笑着,按起喇叭招呼,来啊,来坐三轮车。小儿无忌,噔噔噔跑过去,往他车上扑。

    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婆婆整理房间,整理出许多旧书报和废纸,婆婆说出去找一个人来卖掉,很快就把常福领进家来。常福一进门就帮我们打捆扎绳装袋,很卖力。我想起硬纸板上洒水的事,便在常福称重时留了个心眼。袋子大,常福人矮,他踮起脚尖,吃力地提起秤杆,才使得袋子离地。他把秤砣压得很低,分量秤得很足。看着常福因用力而青筋暴露的脖颈,我为自己的小心眼生出一丝愧疚来。

    我婆婆打趣他,听说你往硬纸板上洒水啊,脑筋蛮好用嘛!常福听了,露出害羞神色。我婆婆端来小凳子,递上一杯开水,常福坐在小凳上诉起苦和检讨起来。他说,农贸市场里硬纸板多,一些外地人都在收,他们结成伙,收购时“瞒秤”,卖前“洒水”增重,价格竞争也激烈,我没法子啊,现在我想想,做人做生意都不能这么贪小。听了这席话,婆婆倒是同情起常福的不易来。

    一来二去,常福成了我们家的常客。那时孩子年幼,尤其喜欢坐他的三轮车,每天眼睛一睁开就嚷着要出去找常福阿公。有时,常福和孩子这一老一小会坐在车斗里,屁股下垫块硬纸板,纸板上倒一捧瓜子,你一颗我一颗嗑起来。小小年纪居然也学会了嗑瓜子,经常满嘴的瓜子壳,还不舍得吐出来。遇上孩子不肯睡午觉,常福就蹬着三轮车带他出去兜圈。三轮车车斗里坐着奶奶,奶奶抱着小孩,往往没骑出多远小孩子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常福再调转车头,把祖孙俩送回家。

    一开始我们家的废品是卖给常福的,后来就直接送了。常福这人很识相,看我婆婆不收钱,就经常往我们家门缝里塞东西,有时是一颗大白菜,有时是几斤土豆,也有可能是酱油米醋。有一回,居然是六瓶玻璃瓶装的啤酒,门一推,酒瓶咣当咣当滚开去,我婆婆纳闷了好一会儿,后来才晓得是常福拿来的。常福最喜欢吃红烧肉,每次家里做,婆婆就盛一小碗给他。常福也不推辞,开开心心地收下,连声说,谢谢谢谢,今天有口福了。

    认识常福二十来年了,这么多年,我再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常福往硬纸板上洒水,他买卖公道,为人实在又勤快,谁家要用三轮车运送个东西什么的,喊他一声,他总是热心相助。我们小区里大部分住户好像已经少不了常福这人似的,平时大家都等着把废品卖给他。

    农贸市场几年前搬迁了,常福为了谋生,也跟着到那边收废品去了,我们这一带很难再见到他,但我们家已经习惯把旧书报废纸攒起来,然后托人带口信给常福叫他拿走。最近我都没碰到他,听我婆婆说,常福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开起来飞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