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岭甚高,步行宜著布底鞋

——《李叔同致刘质平书信集》读后记

    蔡体霓            

    

    正月初五,翻出墨迹珍藏本《李叔同致刘质平书信集》,看到弘一法师的字,就有温和静穆、春风化雨之感。

    有一封写于1932年3月16日的信上画着路标记号,此录一节:“往伏龙寺之路程:清晨,在江北岸,乘‘镇北’轮船。或云八时开,或云六时开,乞预早数日询问宁波三北公司可也。其码头似在永川附近。至龙山,统舱六角,甚舒适,到龙山海边,约十二时前。即乘火车(仅二里,无票)。至龙山三北公司门首。由此步行上山五里,即至伏龙寺。山岭甚高,如步行者,宜著布底鞋或草鞋。由公司门首上山之路,略绘如上方。”在另起一行上写着:“‘……’之记号,即是行路之线,近山顶有凉亭,可以休息。”那些点点的记号,犹行者足迹,还有简笔的屋舍注明为寺,线路蜿蜒朝上,可谓悉心关照,无微不至。

    书中呈现的90余通信札,是李叔同从1915年到1942年写给他的学生刘质平的。里面有多幅照片,其中有李叔同出家前在杭州与弟子刘质平、丰子恺的合影。刘质平的儿子刘雪阳说过,这些信虽然所言皆为日常琐事,然字里行间,仍涉及一些处世待人、修身养性之人生道理。我们还可以从一些琐事嘱托中,看到李叔同对学生的淳淳爱心以及师生间如同父子的感情。又讲到,在读信之同时欣赏弘一法师的珍贵墨稿,是非常难得的眼缘。众所周知,李叔同先生出家以后,书法是其唯一“不废”之艺。此虽为书信,更见其信笔所至之性情流露,读之仿佛有一股静气跃然纸上。

    此书由管继平编注,他说自己对将近100年前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心驰神往,对当年浙江一师的人物和故事,无不关注。他曾与刘雪阳一道,定下编一册李刘书信集。他对信中提及的人物、事件等,一一作相应注解。

    这些信中有较多部分提到宁波,尤对旅途时刻详尽记叙。如“拟于新历十月十三日(即星期四)到宁波。约于下午三点零五分抵宁波车站,即登平阳轮船(此船星期四到,星期六开。卖票员及茶房皆素相熟)。”此信中又另启:“新历十月十三日(星期四),下午三点零五分到宁波车站。另有函寄四中校,详言之。”“四中校”指的是宁波第四中学。他对地名亦细心明示,唯恐有些许的出入。有的信中道:“以后惠书,暂寄‘宁波镇海北乡龙山西门外周大有号转交伏龙寺’。”弘一法师请刘质平转寄的邮件注明“宁波江厦街捷美行(轮船管理处)”,从中也看到他与宁波之缘。

    在寄自福建泉州的一封信里附有《地名山名及寺名院名略考》,其中有条目云:“慈水即慈溪,此名意立,某年尝居慈溪乡间金仙寺、五磊寺数月。”又云:“明州即宁波。来往暂住,未尝久居。”

    我很喜欢看书信里的那些家常话,还有早时的行李用品,像多次提及的“网篮”亦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儿时跟祖父母乘船往来沪甬,常携带此物。读到李叔同信中一些日常生活之谈更感亲近:“惠书诵悉。前带各物悉收到。桂圆、饼干皆存贮甚多,数月内无须再购。”并谓,托人交来各物,乞暂存宁波。又叮嘱,笋干宜贮于洋铁箱内,不然潮而失味。

    编为“书信六十九”的一封信,开首道:“在甬诸承爱护,感谢无已!”此信写于1932年11月6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