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卫 日前,在微信中看到一则消息,来自FM92宁波新闻综合广播,是就“新冠疫苗可能会致癌”等内容辟谣的,正好笔者也在关注相关话题,且有点疑惑,于是在朋友圈中转发了,次日,发现有不少人点赞,意料之外又有所思考。 最近,有关新冠疫苗的信息不少,国内国外的都有,有喜有忧。涉及自己要不要打、打了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等,是不少人在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小道消息”迅捷而又零乱,像保护期只有半年、患有某些病不能打、打完不能洗澡、第2剂三周内不打就前功尽弃,等等,让人心乱又心累。 来自FM92宁波新闻综合广播的消息,是“大道消息”。“大道消息”与“小道消息”相比,必然更为慎重、更为负责。其中,既有专业人士和权威机构的最新研判,又有社会管理机构的责任审查,像打完新冠疫苗,注意事项与吃饭喝水基本无关,建议坚持戴口罩等。其分析解释,更为准确科学。 客观地说,人类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病毒才一年多,新冠疫苗问世的时间就更短了,关于疫苗的研究成果仍在持续观察中。虽然“小道消息”盛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疫苗的关注度,但很显然,及时有效传播“大道消息”,给市民以科学准确的认知引导,才有利于社会树立信心,加快构建免疫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