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资料图) |
编者按: 在宁波,有一大群服务基层的科技特派员,他们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带领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用科技夯实农户小康生活“路基”,助力宁波乡村振兴。至今,宁波市已选派科技特派员近5000人次。直接带动逾万户农民增收,间接辐射2.3万户。今起,本报推出“‘科特派’风采录”栏目,敬请关注。 文/徐展新 中等个子,黝黑皮肤,眼神中透着睿智,朴实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他是来自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的王建平,是浙江省科技厅派往象山县的科技特派员,还是水产养殖户眼中的“渔博士”。 2008年,来到象山县新桥镇的王建平,肩负着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发展当地高效生态渔业的职责。彼时,他成了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在岗的“指导员”,让长期缺乏基本养殖技术的渔民朋友掌握科学知识、减少无谓损失。 四年后,王建平“特派”的目的地更换为从事水产养殖的一线企业。 水产病害的预测与诊断,一直困扰着当地的水产养殖企业。过去,面对水产病害,多数水产养殖户采用的是直接往水面泼洒药物、或在饲料内拌合给药的方法,效果一般,还容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在高额损失面前,科技创新迫在眉睫。在市科技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牵头组建由多单位、多学科、多领域参与的专家团队,开展了病理学研究、重要病害监测、流行病学分析等重要研究工作。 王建平是这支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早在2004年,王建平就率先把手机短信平台应用到水产养殖生产实际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反复探讨和技术打磨,王建平团队将过去相对粗糙的短信平台完善并建设成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还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快速选药试剂盒和抗菌渔用药加工方法。 新药和新方法,为渔民和养殖户带来了显著的直接收益。一种病害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确诊,选药准确率也明显提高,选药周期从传统方法的1周到2周缩至不超过2天,极大提升了疫病发现的及时性、早期性和应对的时效性,减少了用药量和盲目性。 宁波市三大水产主养品种之一的南美白对虾,因此受益颇多。由于南美白对虾本身比较娇气,对水质环境、苗种质量和气候环境等要求较高,养殖的可控性较差,很容易发生病害,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和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新技术推行3年间,我们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率平均降低了13.76%,利润增加了300多万元。”红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庆宏说。 此外,王建平及其团队还将水产病害死亡率与温度、降雨量、风力等气象因素建立了联系,为水产保险定损提供了技术支撑。得益于此,大黄鱼、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气象指数保险纷纷在宁波落地,让万千养殖户吃上了“定心丸”。 团队取得的“水产病害监测、预警与减损技术集成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获2017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宁波全市累计减少病害损失约3.72亿元,减少渔用药物施用支出约1.89亿元,新增养殖效益约7.13亿元。 在水产养殖业一线的长期工作经历,让王建平收获累累。2019年,科技部通报表扬了全国92名优秀科技特派员,习近平总书记为此作出重要批示,王建平成为宁波唯一被表彰的优秀科技特派员。 十余年的时间,王建平团队也总结出了一套独创的“六有模式”,即有规划、有技术、有基地、有服务、有培训、有机制。带着经过实践打磨的“六有模式”,这名有口皆碑的“渔博士”,还将继续乘风破浪,造福更多渔民和养殖户,为宁波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