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存实去浮” 说风车











    

    桑金伟 文/摄 

    

    俗呼的“风车”有全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利用风力驱动的机械装置,即风力机,似乎在荷兰特别有名;一种是利用风力扬除糠秕的农业机械,它是老底子必备的大型传统农具,祖国各地都普遍使用。

    本文所说的是后一种风车。因为主要用于扇稻谷、麦子、玉米等,故又被称为“扇谷机”或“扇车”;因它的重要部件风扇安装在柜子里,又称其为“风谷柜”;因它的风扇是用手摇的,还有“手摇风柜”之称。其称呼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一台风车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最上部是贮谷器,一般是斗形的,上口大、下口小,便于盛满谷物后渐渐往下漏。下口底部有个调节漏口大小的装置。漏口大,漏速快,谷与杂物分离的质量会变差;漏口小,漏速缓,分离的质量就好,但干活的速度慢了。

    右部是呈圆形的风柜,风柜的正中是进风口和转轴。浙东一带的风车往往在转轴上装4片或6片转叶,北方的多装8片转叶;转轴延伸出风柜外部的是一个摇手柄,用其转动叶片产生风力。风柜的左部与贮谷器下口相接,当风柜的风与漏下的谷物垂直相交后,“存实去浮”的效果便产生了。风柜体积占了全车的一半或更多。

    中偏左部其实是风与谷物相交后、谷物与杂质的“分离腔”,其上端是漏口,其下端是谷物的最终出口。浙东的风车多为一个出口,有些地方的风车设有两个出口,或是平列,或是对出。离风柜较近的出口,流出颗粒饱满(较重)的谷物,较远的出口,流出颗粒欠饱满(较轻)的谷物。

    左部是个简单的敞口,混在谷物中的杂质(最轻)随风从此口吹出。

    《天工开物》被称为世界上首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作者宋应星,初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书中就有“风车”的介绍,且从插图上看,其形状与现在南方的风车并无二致。说明风车于明代已经成熟。

    我的乡友徐文良是个有能耐的老木匠,他说,早年风车匠是从新昌一带过来的,自己不敢制作风车。据说普通木匠修理过的风车,其扇谷效果也会变差。想必风柜、转叶、分离腔等部件的大小、距离、角度等,必然具有复杂的函数关系。代代相传的风车匠们虽不懂函数,但他们掌握了与这一函数值最接近的经验数据,从而把风车造得灵巧、好用、高效。这就是“每种工匠各有一巧”的道理。

    迄今,我已拍摄了300多幅不同风车的照片,其中有石板砌搭成的,它又分为固定式的和可移动的,石板风车之笨重可想而知。而轻薄小巧当属铁皮风车,几年前还在批量制作呢。

    浙东的风车,有的可以拆成两节:右边是风柜,左边是贮谷器、分离腔、敞口。风车使用时,两半合并,用插销固定,不用时两半拆开存放,设计甚是科学。此类风车又叫“八脚风车”,而一般的风车多为四脚。

    北方和西部地区的风车风柜很大,柜腔外面有很多铆钉固定,显得更牢靠,它多为“无脚”,直贴地面,但下有垫木。我想这与当地人们要扇比稻谷更沉的玉米、大麦有关。

    如今,我拍摄风车的重点是考察写在风车上的文字。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发掘到有文字的古物,是我们最激动的时刻”。并非所有风车上有文字,若有,一般是写在其正立面上。

    其中,“存实去浮”“激浊扬清”最贴切、最有意味,风车的作用不就是存实去浮和激浊扬清吗?做人、干事一样需要存实去浮的作风。

    “积玉堆金”是对辛苦劳作后的美好企盼。扇谷是粮食进仓前最后一道工序,颗粒饱满的谷物如金玉般珍贵。而风车用得越忙,谷物“川流不息”,说明劳作越有成果。

    最常见的文字往往是三种:风车置办者的姓名、置办年月、置办地点(村名)。

    写着“激浊扬清”的风车,置办者是“尚志堂”。过去风车是大型农具,并非所有农家能置得起,比较常见的是由祠堂出资置办,族内挨家挨户使用。这台风车的置办年月为同治六年(1867年)夏月,是我拍摄的制作较早的风车;“存实去浮”风车是“一九八六年秋季造”,是我拍摄的风车中制作较晚的;“延陵郡(堂号)”风车是民国十四年同族三户合办的;“积玉堆金”风车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的产品……

    有些风车上的文字有层层叠压的痕迹。一台摄于慈城的风车,第一层是墨字“先锋43”,第二层是红字“红旗8队”,第三层也是“红旗8队”,改用黄漆,反映了风车在当年生产队分合中的易主状况。

    慈溪长河德和糖坊主人诸焕善是“非遗”传承人,他生产以“线板糖”为特色的多种芝麻糖。他有台风车主要用于扇芝麻,我细致观察后发现,风车上盖有一方小小的墨色印章,但字迹模糊无法识读成句。据主人介绍,这是光绪戊戌年的车,章是风车制作商的印鉴。印鉴上大约有30个字,起首似乎是“余姚××坊”字样,然不能确认,结尾“风箱”二字倒是十分清晰。它为我提供了两条待考证的信息:一,或许当时余姚就有风车坊(长河镇1954年前属余姚县)。二,“风箱”可能是风车的别称。

    最让人称奇的当属画龙描花的风车。几年前在慈溪杭州湾生态农庄看见一台通身画满云龙的风车。面板上共画了四条龙,其中贮谷器的斗板上有一条,形状如清朝黄袍胸前绣着的“正龙”,还有三条是腾飞的“行龙”,分别画在风柜等面板上。此外,每根档上都画了白云。

    在慈溪天元古玩街,我还见过一台别致的风车:斗板上画的是和盘托出的钱币,“分离腔”面板上画的是“穆桂英挂帅”图,其他部位点缀的是花卉图案,看上去相当漂亮。

    多少代、多少年传下来的风车,至今仍偶见使用,风车的生命力之强在传统大型农具中鲜见,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①铁皮风车。②石砌的固定式风车。③写有“存实去浮”的风车。

    ④写有“川流不息”的风车。⑤写有“激浊扬清”的风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