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 近日,一段宁波女士陈敏华在街头救人的视频在网络上持续发酵,累计阅读量超千万。2016年,陈敏华发起成立专业从事急救技能培训机构,一开始每年培训几十人,现在每年培训上千人。其最大心愿是: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4月13日《宁波晚报》)。 该视频之所以“圈粉”无数,盖因为陈敏华的急救水平专业且高。陈敏华是国际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50多场马拉松赛事的急救保障。不过,我在佩服她的专业水准的同时,更赞叹她的公益精神。 且不说陈敏华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无锡马拉松应急保障以来,几年间救助了多少患者,单说她成立的急救技能培训机构,6年来培训了几千位志愿者,就令人肃然起敬。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 说来惭愧,我迄今没掌握急救知识。虽然4年前,应红十字会邀请,在塑胶人体上学了几招心胸按压要领,但因为时间短,并没真正学会。这是我仅有一次接受急救培训。环顾周遭,几乎找不到懂急救的同事、朋友和亲戚。老实说,要是在大街上碰到倒地不起的病患,我是不敢出手相救的——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不懂急救知识,担心救人变害命。我相信,很多“袖手旁观”的市民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才不得已做看客的。 从我国应急救护普及和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不仅是未成年人,更多的成年人生命安全意识薄弱,应急知识更是匮乏。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普及工作不力等,最关键的一点是,学校教育欠缺这一课。 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方面,我国的大中小学一直以来并不重视开展应急教育,既没有添置应急培训器材和场地,也没有相应的师资、教材,致使其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 在这点上,我们真该向日本学习。早在2015年,日本便将心脏急救课列为小学的必修课,以普及心脏复苏术。此后,日本每年坚持在学校开展心脏复苏培训课程,强度不断增加。培训范围涵盖小学至大学全年龄段,要求每一名学生会操作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在紧急时刻很难找到AED时,学生应能够使用心肺复苏术对休克人员进行急救。 掌握急救技能对一个现代人来说乃必备素质,在全社会更广泛普及应急知识时不我待。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警示我们,应在比较中找差距,将应急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编写专门教材,配备专业教师,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素质教育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