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人民而歌 为时代发声 为民族留魂

纪念宁波籍革命音乐家孙慎

看一看家乡的景。

    

    

    

    

    

    

    

    

    2021年3月5日,孙慎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105岁。没有大型的哀悼会,没有公开的仪式,那个和蔼的老先生静静地走了。

    孙慎先生一生致力于作曲领域,既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国革命音乐先驱、音乐活动家,更是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获得者。现在的青年对孙慎先生的印象,可能源自他的《救亡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千万人的声音高呼着反抗,千万人的歌声为革命斗争而歌唱”,他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时期人民奋起抗争的画面。

    为人民、为时代、为民族,孙慎先生创作了太多的作品,以贴近人民、契合时代的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孙慎 原名孙立成,浙江宁波镇海人,生于1916年1月。孙慎是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中共党员,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音乐是人民的音乐

    

    

    对孙慎先生的最初印象,来自一张宁波大学红歌会成立时的老照片,能从耄耋之年的老人眼睛里看到他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2009年10月,宁波大学红歌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高校大学生红歌社团,是在宁波大学美育委员会、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文艺社团。以“唱响红色经典,弘扬先进文化”为宗旨,邀请著名老一辈革命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孙慎题写会名并担任名誉顾问,邀请中国著名女高音演唱家胡晓平作为社团的艺术指导老师,邀请宁波大学美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沈浩杰作为社团指导老师。这是带领青年学子学习红色音乐、传播红色精神的社团,这是让所有的抗争、奋斗精神从文字里活到人们心里的社团。

    “音乐是人民的音乐。”从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到中共党员,孙慎先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从未改变。《救亡进行曲》是孙慎刚加入“歌曲研究会”时创作的,在成为作曲家之前,孙慎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为了广泛传播救亡思想,他创作的歌曲运用简单的语言和节奏,表现了人民对于抗战的期望和对于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浓缩了四万万中华儿女热忱而又朴实的愿望。

    每每聆听孙慎先生的作品,都能被他铿锵有力、直击灵魂的旋律所震撼。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孙慎先生作品中的节奏大多源自人民日常生活。他认为,只有人民能够听懂的音乐,才能称为人民的音乐;也只有人民的音乐,才能为人民群众所热爱。

    

    用音乐表达时代性

    

    

    1937年的上海,中日局势急剧恶化,人民流离失所。那一年的4月,经吕骥、周钢鸣介绍,夏衍作为入党介绍人,孙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救亡歌曲,如《春耕歌》《火海中的孤军》《募寒衣》。“抗日救亡歌曲为什么会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具有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因为这些歌曲同时代紧密结合,真切地表达了广大群众的心声。”这是老先生对于抗日歌曲创作的最中肯的心得。

    1937年9月,抗日战争硝烟弥漫。根据党组织安排,孙慎赴嘉兴参加张发奎将军任司令的第八集团军所属的“战地服务队”。为了在思想、政治上保持我党独立自主的领导,在战地服务队建立了一个秘密的战斗堡垒——中共特别支部。面对信仰不同、愿望相同的同胞,孙慎在谨守自己信仰的同时,创作了大量歌曲如《战地工作歌》《自卫队歌》等。“孙慎先生是一个坚毅的人,无论时局怎样变化,他对党的信仰从未改变。”与孙慎先生有过长期接触的宁波大学红歌会指导老师沈浩杰称赞道。

    解放战争期间,外敌已经驱逐,山河仍未平复。在激昂愤慨之下,孙慎先生创作了《将军泪》《民主是哪样》《我们反对这个》等,简明扼要的歌曲语言道出了先生心底的愤怒。又一次,他用音乐紧扣时代,唱出了人民内心深处的歌。

    

    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孙慎先生很少回家乡,记忆中有两次,“一次是抗战期间匆匆路过,另一次就是宁波大学红歌会成立。”沈浩杰老师说。2009年孙慎先生的妻子辞世,悲痛之际老先生回到故乡,想走一走童年的路,看一看家乡的景。从镇海到北仑,家乡的变化令老先生惊讶。再走一走蔚斗小学校门前的石板路,再看一看家乡故居前的杨柳树,时间好似白驹过隙,转瞬沧海桑田。

    故土乡愁从来就是华夏儿女血脉中难以遏制的澎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杜甫的千古长叹,成为老先生在文集自述中对故乡难以言表却是真切的情感表达。家乡的“四明文书”是老先生一直惦念在心头的旋律,他关于音乐知识的启蒙是从蔚斗小学开始的,识谱,学习手风琴,成立歌咏队,阅读音乐读物,掌握音乐基本理论,这些奠定了他后来音乐之路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京工作的孙慎先生着手于民族音乐的抢救性挖掘,《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订,是他重视民族音乐的集中体现。1984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入“六五”跨“七五”计划期间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

    孙慎先生一直认为,传统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方式、民族音乐美学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倘若一味迷信西洋音乐,或者把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和中国的音乐元素强行融合,是不可取的。他抢救性发掘了大量民族音乐,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孙慎先生是一个很慈祥的人,他从来都是笑呵呵的。”沈浩杰老师介绍。孙慎先生从来不夸耀自己的功绩,默默无闻地在新中国音乐创作的前线,为人民、为时代、为民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