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云中 在路上

——梅法钗的当代艺术

梅法钗在创作中。

观众与梅法钗作品互动。

作品《牧归》。

宁波地铁公共艺术作品。

《木相》之一。

    

    

    梅法钗,很像古代隐士或道士的名字。事实上,在宁波艺术界,他确实很少出场露面。他是一名当代艺术家,职业身份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院长。

    今年三四月间,宁波先后举行的两个当代艺术展与他有关,这是梅法钗难得从“云中现身”的时刻。

    3月17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尚林美术馆揭牌,这是宁波首家高校独立建设的美术馆,首展的正是梅法钗的作品。这场以“裂”为主题的展览,共展出他近年创作的木雕、水墨、装置作品等50余组。

    另一场展览是2021宁波当代艺术提名展,梅法钗与另外四位宁波当代艺术“老炮儿”一起,在“空寒”“春花”“金墨”“瓶儿”之中,呈现了自己的“木相”。

    与他人不同的是,梅法钗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对人的状态的关注,梅法钗的“木相”,是木之相,亦是人之相,人的精神之相。

    他在旧木头上雕刻,粗率直接任性,有的作品似有未完成之感。正因为这尚未完成,超越了具象的现实,而有了象外之意。

    有时,他还让朋友“出镜”担当主角,乃至他的一位同事因“奇崛”之相而“爆红”朋友圈。然而正如他的朋友、著名当代艺术家李迪所言:“这些作品最终又能超出‘肖像’的局限,被赋予新的内涵。”笔者更是感到,在观者的互动下,梅法钗的“木相”之作被赋予了多重的意义。

    在我的朋友圈,早挺先生写了3首诗,他在梅法钗的作品中看出了告别生活中的多余和打定主意后的倔强;研究非遗的剑云老师的感叹中则有“思过之人也是身首异处,面壁之脸也是无家可归”的悲悯;曾是名模的一露女士和她的朋友们,在展厅的“木相”之作中摆出一个又一个pose,十足的戏谑天真……

    我想,这也许是梅法钗想看到的效果吧。因为他曾对我说,当代艺术重要的是以艺术的方式去提出问题,作品需给观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它展示的是种种可能。“因为每一个个体生命,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梅法钗最想追求的是“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境界,这是一种老庄式“自由逍遥”的状态。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绝对的自由,可望而不可即。

    梅法钗曾说起去年因疫情滞留日本期间的创作。那时,人际密切交往已不可能,他最爱去逛的东京神保町“书店一条街”也已歇业。无所事事中,他只能每天待在住家狭小的空间里,等晚上喝酒微醺之后,在小案片纸之上,创作水墨作品。这些小尺幅的水墨人物,或无助无望,或飘浮空中,或莫名所以。他说,这些作品其实反映了特殊时期失去自由的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

    当代艺术评论家高名潞曾说:“当代性始终关注的是人的价值选择和环境的一致性的问题。”梅法钗作品所呈现的当代性,就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关注人的状态,尽管这种状态有时是超现实的。比如,他以往的许多作品中,呈现过许多云朵的元素。在一些作品中,云朵与人的比例是不相称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硕大无比的云朵之下,人显得如此渺小。也许这种隐喻,正要说明在白云苍狗、风云变幻、时间飞逝之下,人们难以避免的迷思和无助。当然他的另一些作品,如《彼岸》《牧归》等,似乎也创造了脱离“此岸”到“彼岸”的精神家园。而梅法钗的艺术创作,也正是通过客观描述,“来抵达精神隐喻的彼岸。”

    艺术家的创作,与他的个性和趣味是密切相关的。梅法钗追求的是一种“在云中”自由的状态,这与他生活中的散淡无为和个人趣味上的“学院派”不无关联。在他给我发来的一幅早期油画作品中,就体现了这种与生俱来的自在无为状态。这幅作品或许是他的自画像——在暖阳之下的沙发上,主人公呈现一种“葛优躺”的状态。他向我提起,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跟从当代著名艺术家李天元老师学习绘画的过程,在他北京的家中,边画画,边聊天,饿的时候来一碗番茄鸡蛋面。

    如果说“在云中”,是梅法钗对艺术理念和境界的追求,那么对艺术的执着探索和不懈努力,是他的“在路上”。梅法钗对我说,虽然这30多年,做过许多不同的事情,干过不同的活,“在路上”的状态却是始终如一。

    在梅法钗的艺术创作经历中,最初来宁波的几年,曾在江北某公园搞过陶艺作坊。他的陶艺作品,曾作为宁波国际服装节的礼物,赠送给外国政要。后来,他开始参与城市雕塑、装置等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如今的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车站里就有他的多件作品。他的雕塑作品,分别获得浙江省城市雕塑第三届、第四届优秀作品评选的金、银、铜奖。

    在艺术手法和形式上,他做雕刻,画水墨,尝试在不同的材质上进行创作,甚至做过“木炭”水墨。他说,最不希望人们将他定位为“某某”艺术家,他只是一个一路前行、尝试多种形式的当代艺术家。

    学习,也永远在路上。2019年3月,梅法钗完成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学业,成为这所世界上最难读的艺术大学的博士。此时,离他成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已过去了20年。

    除了就读东京艺术大学,梅法钗还曾经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访问学者。更多的时候,他到世界各地去看博物馆,去揣摩世界级艺术巨作的内在神韵,汲取营养。他曾一个人在纽约曼哈顿连续一个月流连于各大博物馆、画廊等艺术机构。他还自豪地对我说,“在宁波,我大概是收藏艺术书籍最多的一个人。家中一楼到三楼都是画册之类的书籍,许多还是珂罗版的。博士毕业,我从日本托运回国的书籍就有百余箱。”

    作为一名院长,梅法钗的个人气质自然影响着学校教学,也影响着学生。在慈溪的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校园里,学生们的作品洋溢着前卫先锋的风格。在梅法钗的主导下,除李迪外,学校还请来了日本陶艺大师岛田文雄、玻璃艺术家海藤博和现代漆艺艺术家村本真吾等名家,成立了教学工作室。在设计艺术学院,竟很难看到一般学校那样的教室,而是一间间工作室的工位,师生们可以边创作,边交流。在梅法钗眼里,艺术的高下,其实是观念、思想的高下。只有在这样自由交流的环境中,学生们才会成长。

    在云中,在路上,这也许就是梅法钗艺术生涯的日常状态吧。

    

    

    

    个人简介

    

    梅法钗,男,出生于1968年,先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有多件作品获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