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足精神之钙

    

    

    罗浩声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兴,军无精神不胜,国无精神不强。扎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重温红色经典,回顾革命历程,补足精神之钙。

    百年大党,精神领航。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十几名党员,成长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领导14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一路走来、长盛不衰,其秘诀何在?要义就在“精神”二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指向哪里,就义无反顾地奔向哪里”“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牺牲个人又何妨”“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革命先辈们那些豪迈之语、感人肺腑之举,无不体现着精神的力量。

    精神看似虚无缥缈,但蕴含其中的力量最为强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战斗史、奋斗史,就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史诗。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革命精神;新中国建设时期,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又涌现了“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奋斗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又相继创造了“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的时代精神。这些不同时期的精神,构成了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图谱”,成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精神上的富有是最大的富有,精神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学习、重温党史,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组数据——参加党的一大会议的十三位代表,革命胜利后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只有两位,即毛泽东和董必武。其他十一位代表,除了被捕牺牲的和英年早逝的,亦有中途脱党甚至当了大叛徒、大汉奸的。如党的创始人之一的张国焘,在红军长征路上公开向中央要权,搞分裂,最终走上了出走、叛变革命的可耻之路。想当初,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纲领和追求,后来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就是因为有的人背离了共产党革命之精神,忘记了初心和使命。

    精神上失之毫厘,行动上就会差之千里。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不用直接面对战争年代那种生与死的考验,但精神境界的高下,精神上的自我操守,一样会反映到个人的修行和作为上来。现实中,有的同志“不信马列信鬼神”,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淡化;有的“遇到困难、矛盾、问题绕道走”,奋斗、拼搏的精神不断弱化;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乐当党内的“老好人”,坚持原则的精神不断“软化”;有的沉迷于“声色犬马”,生活上奢靡腐化,如此等等,说到底首先是精神层面出了问题。精神上走了“神”,行动上难免就会走“形”、变“味”。

    学党史、悟思想,补上精神之钙是必修课。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塑魂”“塑形”和“塑身”上下功夫。“塑魂”,就是要用党的优良传统和理论精髓武装头脑,净化心灵,筑牢信仰之基,增强政治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塑形”,就是要自觉用党史上的英模人物“照照镜”,认真检视自己的思想,校正自己的行为,常怀敬畏之心,常修为政之德,不断提升个人的品位和层次;“塑身”,就是要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这个根本,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把党史教育成效体现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之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豪迈情怀,书写新时代华美篇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