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关六码头 奉化芋艿头

    

    

    

    赵淑萍/文 柯以/摄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说的是这个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哪三关哪六码头,有多种说法。我赞同其中一种说法,“三”和“六”是虚数,无非说这个人处江湖之久,闯关卡之多。

    刚听说这句话时,心里诧异,这奉化芋艿头,究竟是何神物,被提升到了那么个高度呢。及至后来亲眼看到、亲口品尝,才由衷地叹服。

    奉化芋艿头大得出奇。普通的单个重1公斤以上,特大的有2.5公斤左右。奉化芋艿头外表棕黄,顶端为粉红色,个大皮薄,富含淀粉,糯滑可口。芋艿头吃法多种,可烘蒸、生烤、热炒、烧汤、煮羹。“若烘蒸,其香扑鼻,粉似魁栗;若煮汤烧羹,又滑似银耳,糯如汤圆。”

    奉化人称其为“罗汉圣果”,这个称呼倒也不出格。奉化本就是布袋和尚(弥勒)的出生地和道场。弥勒圣地,一有“瑶池珍品”水蜜桃,二有这“圣果”芋艿头。在溪口,有著名的“三头”说,即蒋光头、芋艿头、城门头。

    奉化有一个风俗,每年七夕,青年男女会到芋艿地里谈情说爱。跟纤巧、浪漫毫不沾边的物事,怎么跟爱情关联起来了呢?传说古时,一位年轻的日本僧人于乃来到奉化,僧人身患重病,面黄肌瘦。月岭山上的一对母女怜悯他,悉心照顾他。僧人为了表示谢意,从袋里取出一堆圆乎乎、硬笃笃的东西,说是“通天子”,可当菜,亦可当饭吃。母女俩把“通天子”种在田里,半月后抽出叶子,如荷叶一样大。而这时,僧人病好了,与女孩感情日笃。七夕之夜,母亲去找他们,两人正在通天子叶下谈情说爱。母亲一喊,两人羞得再也没有出来。母亲没找着他们,认定两人化作“通天子”的根块了。她把那颗圆圆的东西叫作“于乃头”,后人觉得这称呼不像一种植物,就加上了草字头。这故事当然是编的。

    据说,浙江东部种植芋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光绪《奉化志》就有:“大者谓芋头,旁者谓芋艿。”用当地话说:个大的才能称作“芋头”,而小个的只能叫“芋艿”了。奉化乡间,无论贫富,都视芋艿为珍品。丰年时,芋艿菜肴列为“九宝珍肴之首”;灾年时,又是赖以“充饥填肚活命”之宝。奉化芋艿头品种很多,种在旱地里的叫“旱芋艿”,种在水里的叫“水芋艿”,最受人们欢迎的叫红芋艿头。

    奉化人做的“芋艿菜肴”名目繁多,最著名的要算“九珍芋头”了。将芋艿头洗净,削皮,在芋头上切十字花刀,每刀四五分深,刀缝中夹竹针,蒸熟备用。然后在旺火锅内放入鸡汁,加入火腿、鸡丁、海参丁、蛋丁、开洋、青豆、香菇丁、鱼肉丁、虾仁等,配以绍酒;煮沸后放入味精、葱段,勾芡,淋上熟猪油;最后将芋头盛入碗中,取出竹针,将八宝料淋在芋头上,中心置一颗樱桃点缀,就可上桌。芋艿中插竹针,是为了使“九珍汁”的鲜味渗入芋艿中,令此菜更香浓入味。其余的,鸭子芋艿、鸡汁芋艿、葫芦芋艿、黄鱼夹心芋艿等,光听名字就让人流口水。

    芋艿如此美味,但是,如果腐烂、变质(坏),就有异味、涩味。所以,宁波人称那些不好惹的刺头为“坏吃芋艿头”。剥了皮的芋艿,滑溜溜的,宁波人又把小滑头称为“滑芋艿”。猪油芋艿,滑腻,油光锃亮,于是,满脸油汗的人被称为“猪油芋艿”。

    后来,又听到一个说法。说那句老话其实是“走过三江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三江,即姚江、甬江、奉化江,而这三条江各有两个码头,那就是六码头。听听也有点道理,但是,且不说每条江两个码头是否考证过,这么一来,明显降格、小气,只在宁波地域里转了。而“三关六码头”,才是全国视野。而且,奉化芋艿头的独特美味,确实让人吃过难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