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2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

    

    

    陆汉锋 李包庚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无论是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还是在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上,都是首要核心任务。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思政课的理论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校要办好思政课,有效提高思政课的理论性,首先就要坚持把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放在统领地位。

    思政课作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一步,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指导,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坚持以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指南,始终植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坚持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沃土之基,使思政课具有彻底的理论性,也有高度政治性,能经得起追问,扛得住运用。因此,掌握思政课的理论性,要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和谐统一,将深邃思想和科学理论交织的旋律唱响高校思政课课堂。

    二、在授课环节讲透彻思政课的理论逻辑

    思政课内在包含着对过往实践经验和历史理论的总结,高度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规律,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把好思政课的教学方向,切实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思政课学理性的供给力度,才能讲好思政课。

    一是注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视野宽度,尊重教材又不拘泥教材。要求各院校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武装人,同时也绝不忽视教材之外的理论学习,避免照本宣科,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注重理论运用,使得晦涩的哲学理论成为新鲜的时代资讯,减少课堂的“低头”率。二是注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要求各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原有思政理论教学的经验基础上,全面透析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根据院校学生的具体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安排,避免“填鸭式”灌输教学,因材施教。三是注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方向。思政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要坚持教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得思政课教学内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在创新之中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性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思政课教学的前进动力、活力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其思维的活跃度、接受新事物的包容度、追赶潮流的敏锐度是空前的,因此,思政课教学要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使思政课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一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思政课学习渠道。可采用线上思政课形式,联合其他院校共享思政理论课,开拓理论学习范围;或者通过媒体拍摄、电影专题等形式实现思政理论教学的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活跃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强化思政理论运用。二是注重理论实践性,建设“大思政”课堂。思政课涉及国情、世情和民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传承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就要将思政理论知识接地气,于实践中强化理论引导作用。三是引入专家讲坛,展开主题讲座。通过邀请知名专家,结合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解,使学生在沙龙讲坛中延展学习思维,有效促进思政理论的增量。

    四、在实践当中彰显思政课的理论性

    实践中彰显好思政理论性,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好思政引路人,讲好思政理论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方面的要求,为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

    一是确保思政课教师突出政治性和理论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不仅怀有坚定的家国热情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生树立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的榜样形象。二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和水平。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因此不断参加专业培训教学,提升能做、善做、乐做思政理论课的能力就很有必要。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巡查、教学评价等方式补齐教师短板,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人人互动”的良性机制,建设一支落实立德树人的坚实队伍,为思政教学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