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刘洋 王玉鹏 切实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旨在深刻践行“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现阶段高校确实存在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导致高校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低,影响高校思政课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强化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 一、明确大学生鲜明特征是强化思政课针对性的首要着力点 思政课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要“看靶子”“看听众”,针对教育对象的特征精准施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因而要对大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了解和掌握。要明确高校学生具有思维独立、追求个性,对教师和他人的观点不盲从等特性。同时,也要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之间有年龄差距、学科差别,成长经历、学习环境也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要十分注重教学与学生的适切性,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合高校学生的特征,尽量抓取学生感兴趣、易迷惑的问题进行引申和探讨;要注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现实感,多关心现实实践、多关注社会生活,与社会热点密切相连,抓取高校学生注意力,提升思政课针对性。与此同时,应充分抓住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特性,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思政课堂“活”起来、“潮”起来,进而使思政课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把握思政课内容属性是强化思政课针对性的关键着力点 思政课作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的重要方式,要明晰课程内容、理清课程脉络,才能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逻辑脉络和目标要求。有的主要聚焦于理论方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有的则侧重于指导大学生生活实践,注重培育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则侧重于史实的梳理,注重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有的则侧重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突出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性,明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充分重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深挖课程之间的衔接点,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强化思政课针对性的主要着力点 思政课作为高校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定政治立场的主要渠道,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抓住学生的困惑点,找出破解路径,才能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要培养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起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就是自身的努力方向的意识,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不怕问、问不怕、怕不问、问则喜的高超本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日常生活中、课堂上要注重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的疑难点和混淆点,将解答疑难问题、纠正错误思想倾向作为思政课教师努力的方向。要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要善于改进自身教学方式,积极使用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教学,有针对性地将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翻新,使思政课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创新课程呈现方式是强化思政课针对性的重要着力点 高校思政课面对的是青年学生,因此,必须运用大学生愿接受、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及手段,方能有的放矢地传授教育内容。 要转变传统晦涩难懂的纯理论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现实的人”的知识渴求,在课程中增加教学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思政课对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集声音、动画、图片和文字等元素为一体的多媒体工具,强化学习效果、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法,充分运用微课、网络课堂等多元形式,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不懂、不通、不熟练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使高校思政课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不断增进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成效。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