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瑄 在本届郎朗杯钢琴大赛现场,有一位坐着轮椅的特殊评委,她总是坐在最前排,距离评委席三四米远。她就是郎朗的恩师——92岁的朱雅芬。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每场比赛,她都没有落下。 昨天上午,按照约定时间,记者见到了朱雅芬。“郎朗4岁开始跟我学琴,他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湖蓝色外套、中国红衬衫、鹅蛋脸、高鼻梁……沙发上,谈起郎朗,这位外表淡雅恬静的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眼里充满了光彩。 20分钟的访谈中,朱雅芬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热爱”“喜欢”。 1986年,4岁的郎朗被他爸爸带到了朱雅芬面前。“我当时说,‘你为什么学钢琴?’郎朗回答说,他非常非常喜欢音乐,要当钢琴家。我又说,‘那今后如果你练琴练得很辛苦,会不学么?’他说,他不怕辛苦。”30多年过去了,初见郎朗时的情景,朱雅芬仍历历在目。 她告诉记者,郎朗小时候学钢琴的目标很纯粹,“就是喜欢”。每次朱雅芬要求郎朗练习基本功时,郎朗总是在老师规定的练习时间内,“加倍”努力。“郎朗是天才,这离不开日复一复的坚持和努力,离不开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朱雅芬看来,在当今“一个班40多个孩子,有30个孩子在学钢琴”的时代,孩子学琴最重要的是热爱,要发自内心地喜欢,“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商业性的东西掺杂在艺术中,这样不利于孩子学琴,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不要攀比。现在不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喜欢比拼。在郎朗的钢琴教育上,朱雅芬从来不让他比拼,尽管当时和郎朗一起学钢琴的孩子有好几个。因为没有攀比,加之心无旁骛的热爱,郎朗在钢琴之路上成长很快。 钢琴的学习也离不开陪伴。朱雅芬说,郎朗在钢琴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郎爸的陪伴。特别是在孩子低龄的时候,“孩子学,家长也要学”很重要,这是一种自然的熏陶,只有这样,孩子的学琴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采访尾声,朱雅芬说,这次来宁波,她感触很深;“宁波是一座自带艺术基因的城市,很有文化和艺术氛围,希望能举办更多更高层次的艺术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