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在地” 文化“在场”


岳阳楼记

岑其 绘

    

    

    

    

    

    

    

    前几天,在新近开业的“阪急百货”,参观了宁波艺术人文空间“尚合院”举办的日本陶艺家泉田之也“道法生自然”展。

    泉田之也是日本当代著名陶艺家,他的作品用黏土表达自我的艺术观念,也诠释着对世界万物的理解——无论锅碗瓢盆,还是茶具器物,都是匠心之作,体现着艺术为当下生活所用的精致。

    在现场,笔者与这次展览的策划人葛千涛先生有一番交谈。葛千涛是位中国乡建在地艺术的策划大师,他负责打造的龙泉宝溪乡国际竹建筑双年展曾轰动一时。彼地和资溪县南源村的竹建筑群,也早已成为中国乡建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和网红景点。

    葛千涛对泉田之也作品的理解是,泉田之也用“在地”的黏土这一媒介,赋予作品以空间意识和当代的造型,使之超越了物象,也挣脱了陶艺界“器形”或“术”之限,从而拥有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属性。

    用葛千涛的话来说,取之有道,道法自然,自然材质可以创造非凡,这是他与泉田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对话。葛千涛这些年的观念,无论是对乡村寻常可见的竹资源的利用,还是强调艺术的“在地”与“低技术”,特别是对当代乡建艺术在为民所用、启蒙民智方面,都与泉田之也有冥冥之中的某种联结。

    所谓“在地”,是在全球化的浪潮和视野下,强调地方特性。这种观念更强调不同地域的身份和文化差异,强调多元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

    作为这段时间很是热闹的“阪急百货”,自然是全球化浪潮的产物。它当然也带来了非“在地”的潮流文化。比如,它刚开业,就举办了日本动漫“航海王”的特展,勾起了看着此片长大的中国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进而促进了消费。泉田之也的陶艺展自然有着东瀛的特征,但已与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有了密切的关联——中日文化很大程度上属于同源同宗。特别让笔者感到振奋的是,陶艺展主办者“尚合院”,其实是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的人文艺术空间,中国“在地”文化在时尚之所的“在场”传播,它的象征意义似乎更大一些。

    泉田之也陶艺展开幕式上,来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影视界大咖、名导张纪中先生,也有数年来一直在“尚合院”传播中国书法文化的陈启元先生。在一个租金昂贵的商业之地,去开设一个似乎没有什么赢利可能的人文艺术空间,足以令人尊重和敬佩。张纪中说:“这种举动,需要主办者的胆量和智力。”而“尚和院”的主人贺蓓芳说:“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喜欢购买奢侈品,其实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品更是奢侈品,这是用心才能感受体味到的。以文化人、以艺载道,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推而广之,笔者认为,对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在日常,在市井中的艺术“浸润”与文化“在场”,似乎更近人心常理,更有成效。一个城市文化水准的提高,需要轰轰热热的大型专业文化活动和演出的推动,更需要静水深流的日常民间传播。另一方面,商业上的成功,也需要文化持续“在场”。或许,这也是网购时代、大型商业场所作为人文消费体验空间而存在的理由吧?

    葛千涛在泉田之也陶艺展的策划人阐述上写道:“自然之美好,需要的是在地精神,如果没有艺术介入,山依然是山,水依旧是水,一旦自然媒介经过艺术提炼与创作,它就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艺术“在地”和文化“在场”,也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产生无限的可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