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行走基层·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国明:

盆景村里的 林业乡土专家


盆景基地。(徐烽 黄程 摄)

    

    

    

    

    

    

    

    记者 黄程 通讯员 卓璇 杨芝

    

    近日,在慈城镇虹星村的宁波市江北超艺花木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郑国明正手把手地指导农户为杜鹃、冬青等花木修剪整枝。修剪完成的作品小心翼翼地装进木盒固定后,一箱箱地被工人搬上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大卡车上。

    虹星村被誉为“中国微型盆景第一村”,光是“超艺”一个合作社,每年就出产30万盆以上的盆景,销往国内外。“我们现在每亩产值在3万元,一年产值大概在1000万元。销售主要分国内和国外两块,国外主要出口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和国内的各大花卉市场也有合作,在北京、天津、漳州、广州等地都开了门店,也做起了电商生意。”郑国明告诉笔者。

    郑国明今年50多岁,是土生土长的虹星村人。在郑国明的印象里,由于人均耕地有限,基本上村里的家家户户仰仗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以种植苗木为生。然而,交通的不便捷,让虹星村的苗木运输成本较高,使得它们在市场上并没有多少竞争力。

    穷则思变。20世纪80年代,虹星村村民去上海等地送苗木时惊奇地发现,相比自家的普通苗木,拗出了造型的盆景不仅价格高得出乎这些老“苗木人”的想像,而且更受欢迎。“都是苗木,换了个花样就能卖出好价格,这个生意我们为啥不做?”信息传回村里后,大家开始尝试种植附加值高的盆景。

    郑国明正赶上了虹星村苗木种植转型的好时候。1983年,年轻的他来到虹星园艺中心当工人。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对于郑国明而言不算很难,但是盆景技术却蕴含着大学问。在技术师傅的指导下,真心喜欢园艺的郑国明从小苗开始管理,学习修剪、攀枝、绑扎、定型、上盆等,逐渐熟练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园艺基础。“当时,我们主要是学习国内的苏派、上海派、广州派等几个盆景流派,结合他们的优势,形成了虹星派,很快就被市场认可。”郑国明说。

    过了几年,随着集体转制,郑国明开始在自家的5亩承包地上种植苗木,做起了自产自销的盆景生意。郑国明拉着自己的产品一个一个地寻找对接花卉市场,摸索销售的路子,积累客源,学习盆景出口的流程,同时根据市场风向不断改进产品。“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消费能力了,盆景拉到市场后,销路还是很不错的。”郑国明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生产的微型盆景、水石盆景立体感强,丰茂精美,无病虫害,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渐渐地,郑国明发现单凭自己的园艺基地已供应不上需求。“用行业话来说,独木不成林。”2007年12月,他牵头创建了超艺花木专业合作社,吸收同行和周边农户,合作社从7名社员慢慢发展到了52名。

    如今,郑国明已是全国林草乡土专家、中国林业乡土专家。除了在基地指导种植,更多的时候,郑国明是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摄像头传回现代化盆景大棚的实时状态,先进的温感系统监测着温湿度。郑国明只需点点鼠标,就可以实现自动灌溉,遮阳篷也可以由电脑一键控制。“因为我们是做出口的,设施标准一定要和欧盟结合起来。”郑国明说。

    这两年来,郑国明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十分注重新品开发。为顺应市场需求,下一步郑国明计划引进能开花结果的品类,让自家合作社的盆景在国内外变成另一番独特的风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