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名铭刻黄竹浦

化安山上龙虎草堂
黄家竹桥今已改为石桥
黄竹浦现存老建筑只剩前园大屋
化安山上龙虎草堂

    

    

    

    方其军 文/摄 

    

    一

    宦官魏忠贤勾魂摄魄的笔下,可能出现过“黄竹浦”字样。那一年,魏忠贤在一张空白的逮捕令文书上,填了几个人的名姓,或许还有追缉所到的地名。其中一个地名,应该就是余姚黄竹浦。因为,黄竹浦住着已经被削籍的黄尊素。作为东林党骨干的黄尊素,是魏忠贤的眼中钉、心中刺,非彻底拔除不可。

    那些锦衣卫得令便分头实施抓捕,南下路经苏州,恰遇苏州民众暴动,锦衣卫被群殴,而前往余姚缉拿黄尊素的官船也被掀翻了。如果换作普通人,听说抓捕行动中途被耽搁,可能会视作天赐良机而赶紧转移。但是,黄尊素非但没有离开,反而北上京城万里投案。他明明知道,这一去将是九死一生。路过绍兴,刘宗周大哭送行。

    果然,此行是黄尊素最后一次离开黄竹浦。当他赶至京城,即被魏忠贤打入死牢,不久,在牢中被迫害致死。

    黄尊素等东林七君子获罪,无非上疏议事而与魏忠贤的主张相悖。尽管士大夫与宦官阉党几乎是天敌,但黄尊素铁骨铮铮而遭遇不幸,仍令人瞠目结舌。魏忠贤的这一举动,同样将自身钉在恶贯满盈的耻辱柱上。

    那一年,黄尊素42岁,他的长子黄宗羲只有16岁。当噩耗传至黄竹浦,整个家族陷入悲痛。黄尊素,黄竹浦之子,这个象征赤胆忠心的名姓,大写于黄竹浦的土地上。

    黄宗羲站在黄竹浦的河岸边,复仇的火焰在内心熊熊燃烧……

    二

    黄宗羲在晚年概括人生旅程时说:“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无论是党人、游侠,还是大儒生涯,每一个阶段的起点,都是在黄竹浦。

    作为党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黄宗羲从黄竹浦出发了。当时,魏忠贤阉党被铲除,东林七君子冤案获平反。他上书请求诛灭阉党余孽、迫害黄尊素致死的直接凶手许显纯、崔应元等人。五月,刑部会审。他出庭对证,从袖中取出锐器刺向许显纯,痛击崔应元,拔其胡须。这一事件,朝野震动。黄宗羲经此声名鹊起,被称为“姚江黄孝子”,连皇帝都赞其为“忠臣孤子”。归乡后,黄宗羲拜刘宗周为师。黄竹浦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上,由原先的荧荧光点,开始透露晨曦般的清亮光芒。一代宗师,将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游侠,黄宗羲在黄竹浦组织“世忠营”。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当时,黄宗羲作为党人被以阉党余孽阮大铖为兵部侍郎的弘光政权关押。弘光政权一瓦解,黄宗羲乘乱脱身返回余姚。闰六月,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于是,黄宗羲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数百青壮年响应,号称“世忠营”。从黄竹浦出发,追随明朝宗室鲁王开展抗清复明运动,辗转四明山、舟山等地,甚至还前往日本乞师。但是,终究明室气数已尽,清军南下势如破竹,无力抗衡。黄宗羲心力交瘁,更绝望于鲁王周围小人作祟难成气候,相对固若金汤的清王朝,简直以卵击石。于是,他断了那份光复的念想,向鲁王请辞。还是回乡照顾老母、阅读写作来得实在吧。

    三

    黄宗羲一生最辉煌的阶段,就在于最后一个“终厕于儒林”。当他的那一颗心沉入宁静,世界的有些门可以关闭了,而有些门该是开启了。这些事情,与黄竹浦这个村落无关,而是黄宗羲自身能量的问题了。在黄宗羲刚刚写了《明夷待访录》的开头几章后,一个夜里,居宅莫名其妙起火。黄宗羲慌乱间抢救书稿、书籍,尽管有部分书稿和书籍随同居宅化为灰烬,但《明夷待访录》的已成草稿总算没有遗失。黄宗羲带着简单家当和书稿书籍退守到距离黄竹浦数里开外的化安山上,在那里修建龙虎草堂而著书立说。这时,黄竹浦已向世界贡献了一位思想巨子。

    晚明学富五车、心怀苍生的东林党骨干黄尊素,出自黄竹浦,凭此,黄竹浦足令世人刮目相看;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出自黄竹浦,凭此,黄竹浦就可享受千秋万代的敬仰。黄竹浦,何其与众不同!

    当代著名作家赵柏田在《岩中花树》中描述:“黄竹浦是县城东南二十余里处的一个小村,地处剡水西流、蓝溪南注、姚江东流的三江口,隔江相望蜀山。因是水路要道,官船往来停泊,又称作官船浦或官埭浦。村口有一桥,横跨蓝溪。”同时,他引用一本县志上的记载:“姚江东过姜家渡,又东过三江口黄竹浦,俗称官埭浦,亦称官船浦。慈溪三十六岙之水北流至陆家埠名蓝溪,折向西过花门渡白鹤,又北出黄竹浦入江。”

    在风轻云淡的一个春日,我从余姚城区乘公交车,于“黄箭山”站点下车,往村庄的深处前行,渴望与明末清初的人们不期而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