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每一名干部都是信访干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信访是群众反映诉求和意见的重要渠道,信访工作是检验干部群众观念、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并安排更多干部来做信访工作”。日前,在基层接访的市委书记彭佳学语重心长地强调指出。这一要求,对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推动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重视信访工作,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信访工作不断规范、健全、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领导干部带头,亲自接访、处理信访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干部群众写信或上访,要求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央信访工作机构1979年受理的来信来访高达127万件(人)次。邓小平、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亲手处理信访件,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为尽快恢复国家正常秩序,创造了条件。 共产党人是人民公仆,我们所做的工作,无不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时刻倾听群众呼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在主政浙江期间,身体力行开创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的做法。2003年10月,他在《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第一道岗》一文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解难。既然群众有信访诉求,我们就应该千方百计去排忧,扑下身子去解决,切实履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如今,这一做法在浙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信访工作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能否真心对待群众呼声,考验着共产党人的胸怀。《人民日报》曾披露一则毛泽东挨骂的故事: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安塞县一位老农民在市场买东西,拴在木桩上的驴被雷电击死。老农又哭又骂:“老天爷不长眼,你咋不打死毛泽东?要打死我们家的驴?”毛泽东听说后,不让延安保卫部门处理骂他的农民,反而思考: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工作和政策有毛病。随后,组织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他还要求,不要一听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立案。他认为这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好了,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并不意味着矛盾和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相反,在有的领域,可能还会产生更为复杂的矛盾。有些涉及民生、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样会引发这样那样的后果,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好信访的第一道岗”。如果我们各级都能主动担责、积极作为,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老百姓也一定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需要指出,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群众的诉求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诉求,有的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有的可能是一时无法解决的;有的是接访干部本部门的“分内事”,有的则可能涉及一些其他部门。对于有条件解决的,自然要尽全力解决;一时难以解决,也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特别是对那些看似不属于本部门的“分外事”,也要主动帮助沟通协调,不能简单地一推了之。 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信访工作既是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每个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功。作为人民公仆,应自觉传承好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当一个合格的“接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