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得于心 渐入佳境

——童剑峰其人其书


童剑峰,八岁拜甬上名家学习书画,有多幅(篇)书画作品及书法教育理论文章发表在《青少年书法》《书法报》和《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上,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曾获得全国首届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书法教育研究课一等奖;荣获“全国优秀书法教师”“全国书法名师”等称号。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童剑峰书法作品

    

    

    

    

    

    

    方向前

    

    有两件事,对剑峰印象较为深刻。

    几年前,他邀我去看他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的《如梦令夏》书法个展,观后,有些小小的吃惊:剑峰已不是以前的剑峰了,书法水平跟以前比有了很大的跨越。

    另一件事。数年前,我受邀在宁波电视台六套做书法讲座,剑峰前来捧场。讲座结束,他送上一束鲜花,这令我意外而兴奋。剑峰是我在师范学校任教书法时的高才生,又是我执掌宁波师院书法函授大专班时的优秀学员,几十年过去了,剑峰没有忘却“师恩”二字。中国文人、艺人向来重视内在修为,所谓德艺双馨,“德”总放在“艺”之前。在我看来,剑峰待人处世诚实、和善、厚道,这在一个浮躁而功利的年代,殊为难得。而他这种性格与处世之道,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的书法。

    我个人最喜欢剑峰写的小字,小字行楷,包括小字章草,均以“小”见长,亦能以“小”见大。

    清代学者、书法家钱泳认为,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为书家。小字之美在于笔法的精到、细腻,亦在于字法的严谨,更在于小字的大气局。古代文人几乎皆能小字,这大概与古代的科举应试有较大关系,阅卷者大都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若字不好,再好的文章也要打折扣。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状元、进士写的字,个个都很出色,尤其小字,可谓精妙绝伦。苏东坡有一句名言:“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苏东坡认为大字难在结字的紧密而不松散,小字难在结构的宽绰疏朗。关于小字与大字,宋朝另一位大书家米芾也讲到:“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米芾的意思是写小字要写出大字那样的恢宏气势,而写大字须写得像小字那样精微自然。古人这些精辟的总结,对后学者确实有很大的启迪。

    剑峰书法取自二王帖学,书风秀美、飘逸,用笔精细、圆润、挺拔,结字平正中显变化。不过,仔细品读,发现剑峰对书法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可谓“得于心”。

    《春江花月夜》,是一件斗方小楷作品,作者又以扇面的视觉效果来进行形式处理,可见作者的用心。娟秀的小楷与雅致的扇面完美结合,恰好地表达了春江花月夜内在的诗情与韵味。这件小楷作品以唐人写经为基调,融入了一些魏晋小楷意韵,大部分字结体呈扁宽,存隶分遗意。同时,作者又糅合了一些元明小楷的元素,在宽扁为主的字形中,夹杂部分修长结体,有收放、疏密,也有开合、倚侧。书写节奏缓急相间,有些笔画之间映带,以贯通、照应字势与行气,颇有行楷意味。故剑峰小楷其内在不单一,能兼取多家之法,作品有婉丽飘逸、风姿绰约之致,也有骨秀神清之意,书品也随之提升了。

    章草《贺知章诗》《王维诗》,亦是近年来我见到的剑峰书作中较为“出挑”的作品。剑峰用自己擅长的小字来展现,尽管作品面目上不算新鲜,但书中透露出一些古意与异趣,整体有质朴烂漫之意,可谓有滋有味,能细嚼慢品。写章草须有隶书功底,章草即隶书之快写,故其内涵多隶意。剑峰的章草并非像多数人所表达的拙美与厚古这类,阐述另有别意:修美与逸古。这与他在书法上的总体审美特点是一致的,飘逸、秀丽、流美是其书风的主流。剑峰在小字上的出色表现,也与他取法二王书风有较大关系,因为二王书风宜往“小处”发展,小巧玲珑,流美婉转。“二王”写大没有优势可言,它不像碑派书法及颜字,写得越大越壮美,有一种正大气象,帖学的“劣势”其实就在这里。由此,剑峰书法要更上层楼,须于碑下大功夫,碑帖融合是书法的中庸之道,书法讲中和之美,有了碑的厚重与大气,结合帖的秀美与灵动,才能抵达“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佳境。

    我还喜欢剑峰书法中的“静”。静是书法的意境,也可看成一个人处世为人的一种境界。

    这个年代,人能静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写的字有一种静气。静可养人,亦能养字,静气乃书法中的高格。剑峰书法中的“静”大概出于二者:一是家教。据说,剑峰自小常被父母带去天童寺体验生活,师父教他写经习字,这种庙堂之静气,从小就在他身上播下了种子。二是字如其人。剑峰喜读书,爱好广泛,性格内敛、低调,处事冷静。如此,下笔自有静静的书卷气。

    我个人认为,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形神兼备的。从形而言,也即技法,关键须解决二字,一个是“通”,另一个是“变”。“通”是要通传统,甚至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营养。传统是书法的命脉,吸取越全、越透,会越有生命力。书者不但要五体皆擅,而且各体中不同的风格路子都要走一走,最终自己通过消化、吸收,把它们之间互相“打通”。“变”,则是指书法的个人笔墨语言,其实就是个人风格。书法创作不能完全抄袭古人,要重视传统,又要创新。如果你写得跟古人很像,只能说明你个人的临古能力强,传统功夫扎实,而不代表书者作品艺术性有多高。艺术贵在创新。潘天寿说过,艺术的重复等于零。因此,书者有了一定的传统功夫后,要善思考,强学养,勤修炼,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来表达作品中的自己。

    从剑峰的书作中,我看到了这些求“通”与求“变”的信息。剑峰也在努力拓宽书体的路子,或于其他艺术中找到一些与书法创作相通的因子。他从中国画中吸收营养,同时也涉及篆刻、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书画本相通,也不分家;书法又有“字外功夫”一说。就这一点,剑峰的路已比一般书者要宽得多了。当今书坛,书者重技轻文者多,其实书法之“法”不全在法,而在道,这个道,其实指字外功夫。

    “宝剑锋从磨砺出”,相信剑峰的书法经过反复磨砺,定会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