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视天井,既如井又像斗。 |
|
仰视天井,正见马头墙。 |
|
宁海力洋的大天井民居建筑群。 |
|
八角形天井。 |
|
贵州老屋的天井洞。 |
桑金伟 文/摄 天井是什么?本文所说的天井是“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较小的露天空地”。若在空中俯视这块露天空地,总是小小的暗暗的,像看不到底的井。俯视最能找到“井”的感觉,估计天井的称呼就出于此。若是仰视天井,又是另一番情趣。它仿佛给了你一个画框,让你去欣赏,让你与天对话。当你坐“井”观天时,白天遥看飞鸟,夜晚邀约星星。徽派建筑的特色是高耸的天际线和不大的天井,当你进入这些深宅大院时,便意识到,在高高的天际线下藏着一个个深深的天井,不少天井还穿越两层屋檐实现天地对接。 天井的主要作用,一是排水,二是采光、通风,三是聚财、养气。第三个作用是基于中国风水学角度讲的,古人认为天井是气口,是一栋房屋的“心”,如果室内能见到山水,井底种上花草,建筑物自然就有了生气,人处于建筑之中也就更自然。难怪江西宜春一带把天井称作“天心眼”,即天与人交心的口子。天心眼对下的地面叫“天心”,天心由青石或青砖砌成,排水孔(又叫“漏水”)总是凿成铜钱状,寓意不言自明。徽州民居更是追求“五岳朝天,四水归堂,有堂皆井”的设计。对上述12字,我的理解是:“五岳”指马头墙(五马山墙),它高耸冲天;组成天井的四边屋面泄水归于堂底;每个中堂前部都有一个天井。 一栋建筑的天井个数没有定规,但似乎越多越能显示气派。浙大有位教师问我,“老家常山县球川镇有栋叫‘三十六天井’的大屋,规模可谓恢宏,你去过吗?” 人们直呼“三十六天井”的民宅,占地约3600平方米,拥有100多个房间,它沟通了大小天井36个,但多数还是小天井。走入大天井,花草飘香,桂花树枝繁叶茂。此宅人丁兴旺时住过70多户人家。较普遍的说法是,它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徐氏兄弟为了与人斗富、比阔、赛智,自己设计了此宅,有“江南第一天井”之誉。我跑遍全国,这种多天井的大屋,过去各省总能找到一些。 民宅单个天井的大小也无定规。我想最大总不会超过屋面的总长度吧。我见过慈溪周巷镇上的祝家,有明五间屋面宽的较大天井,可惜后期他们在天井上搭建了小屋。天井规模的下限却很宽泛,苏州人称一种很小的天井叫“蟹眼天井”,它往往一左一右并列,远看就像螃蟹的两只眼睛。 我在宁海力洋见过一片大天井集中的民居建筑群,不知今天还在否?它由3个相似的明3间双层正方大天井、1个单层中型天井、1个长方的过楼天井、2个蟹眼天井组成,十分罕见。 其实,原位于慈溪县城北门街5号的我家老宅也很典型:主体是东西两进3间高平屋,它与南北两堵墙合围成一个大天井;东进屋前有个三角形的小天井,西进屋后有一对狭得不足1米宽的条形天井。前者是兄弟们共享的,后者却很私密。这8间房子是先父向浒山特大户陈氏的“启记”(房号)购得,估计仅是整个启记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整栋屋的天井该有多大规模。 6年前,我去慈溪桥头镇田中央九十九间走马楼拍摄,此楼是慈溪市文保点,近年大修过。拟顺便看望高龄的余长飞老师,大修后全屋腾空,只有他坚守着,想必寂寞非常。我一到走马楼就匆匆登高拍摄,从镜头中远远发现,小天井内有对老人,男的瞄着相机,女的正在抖空竹“摆pose(姿势)”。定睛一看,正是我要拜访的余老师夫妇,好有情调啊!这让我想起昔日多姿多彩的天井生活。 天井口子的造型不拘于方形、条形,还有八角形、半圆形的,福建土楼的天井大多是正圆的。 夏天正午烈日直射天井,有些人家就在天井口子上安装遮阳木架,木架上有滑轮,遮阳板可活动。这种装置现在很难见到,我在江西金溪县东源村拍到过,但装置已损坏。而在江西乐安县流坑村的一个天井,现在又把这种遮阳装置修复了,大概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怀旧情结。 有人问我天井与院子区别在哪?这问题看似简单,要答好却不易。《现代汉语词典》说:院子是“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而天井是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较小的空地”。实际上两者很难界定,但我认为以下三点可供区分:四周用墙或者用栅栏围起来的空地,就不是天井;天井可以很小,如蟹眼天井,院子不可能很小;天井只是建筑物的一部分,院子可能包括院内建筑物。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妥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