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盐碱地改良带来黄金万两

万顷良田上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

    

    

    

    

    记者 黄程 通讯员 张天叶 

    

    “土能生万物,地能产黄金。”今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宁波三面临海,盐碱地改良是重要的造地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大片滩涂盐碱地被唤醒,造就了绵延的良田沃土。

    总面积15.5万亩的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里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拥有优质粮食和精品果蔬两大主导产业,集聚4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一切的基础,是持续多年的盐碱地改造。据了解,多年来,慈溪市围涂地开发造地工作不断推进,尤其是“种养结合”试点改造,使盐碱地变为耕地、荒滩变为良田。

    前天,记者在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利用盐碱地改造而成的稻田里,水稻已抽出新芽;在一片片大棚覆盖的土地上,圆滚滚的西瓜遍地皆是。西瓜种植户徐孔森告诉记者,7年前,他是第一个在这里种西瓜的,随着土地不断改良,西瓜的品质、产量不断提升,“价格不用谈,销路不用愁”。

    产业要兴旺,农业要增效,科技是驱动力。产业园成立了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国际食品研发中心三大创新驱动平台,引入多家科研单位和专家团队,2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记者在这家研究院采访时了解到,园区使用的改良方法是“盐碱地六系改良法”,它整合了水利工程、物理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措施、抗逆性品种、农业生产技术、物联网监测与分析六大要素的技术配套方法。根据各地盐碱地情况,六大要素可自由搭配,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最优解决方案。

    “盐碱地改良是一项持久性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技术人员范学山说,抗逆性品种是公认的有效、经济、生态的盐碱地改良措施。袁隆平院士团队通过培育种植耐盐碱水稻、低镉稻、耐旱水稻等抗逆性较强的水稻,以适应一定浓度的盐碱地,不仅加快了盐碱地改良进程,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在我们产业园,也是如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