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古村诗冠头

周平章先生介绍,他身后的这幢房子,是云湖乡地下党第一次党支部会议会址,薛驹、范雪伦等三五支队将领曾经居住和工作过。(迦慧 摄)

    

    

    

    

    

    

    在江北慈城镇西北角,一个国家级森林乡村静卧在群山环抱之中,名叫公有村。公有村西北角有个不起眼的自然村,名叫诗冠头。诗冠头百十来户人家,散落在丫字形山涧两侧。周边错落有致的山坡和岭岗上,盛产杨梅、毛竹、雷笋、茶叶等绿色农产品。石路蜿蜒,街巷曲折,长达五千米的山脉游步道景色优美,走进诗冠头,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座千年古村,70年前曾是“三五支队”的临时宿营地和秘密联络点。留下了谭启龙、何克希、薛驹、冯雪伦等新四军浙东“三五支队”将士的足迹,洒下过革命英烈的汗水和热血。

    “早在1987年12月31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就同意将云湖乡公有村划定为革命老根据地村”诗冠头文史爱好者周平章先生拿出一张市政府批复文件的复印件说,“但对于它的光荣历史,人们知道得并不多。”如何让这个几乎被湮没的红色古村被更多人所熟知、铭记,成了周老先生心中的一个执念。于是,他开始了寻访。

    “那时候我几乎把村里老人访了个遍,将他们特别是革命后代的口述一一记录下来。”除了田野调查、上网搜索史料,周先生还多次去市、区两级档案馆查找资料,最终拼凑出1943年至1944年间诗冠头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

    公有村与慈溪接壤,沿着诗冠头一条山道,向北爬过山坡就是慈溪三北。1943年5月,新四军四明山“三五支队”主力奉命北上苏北,队长赵士听带领200多名战士进驻公有村,公有村地下党组织积极筹措大米,派民兵进城购买伙食,保障了主力部队的给养。其间党组织还派出骨干民兵在蒋檀沙溪桥、百步间等路口,布下多道暗哨,使部队得以安全休整,顺利出境。

    1944年2月,谭启龙、何克希率领部分主力,渡姚江、经汶溪,在云湖乡金沙村桃花岭与日寇展开遭遇战。云湖乡地下党组织立即率领各村武装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这次战役中,民兵帮助受伤的重机枪手背机枪追上主力队伍,使主力部队及时用上重机枪,猛扫敌寇。战斗结束后,地下党组织率领各村民兵,清理战场,救护伤员,埋葬了牺牲的27位战友。

    在与村里老人的交谈中,周平章先生频频听到一个叫任奖秉的名字。若老人还健在,今年该是112岁了。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物,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如今公有村公告栏上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的位置写着他的名字,任职时间为1943年-1950年。

    据史料记载,1943年6月丈亭区委派来民运工作同志钱依群,在云湖乡建立党小组。在钱依群的介绍下,诗冠头村民任奖秉加入地下党。1944年5月云湖乡党支部正式成立,任奖秉主持工作。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便在任奖秉家中召开的。这次会议从545人的抗日自卫队中挑选出骨干,成立了200多人的民兵中队,任奖秉兼任中队长。

    据曾任公有村党支部书记、现年88岁的任忠兴回忆,1944年,日军两次扫荡诗冠头。当年11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民兵队员任根夫正在蒋檀放哨,忽然听到一阵皮靴的脚步声,发现日寇前来扫荡。任根夫一口气跑了七里地,火速通报中队长任奖秉。当时,范雪伦同志带领的“三五支队”小分队正驻扎在诗冠头。任奖秉得到情报后,马上通知小分队转移,同时疏散群众。日寇进村后对正向山上疏散的群众进行疯狂扫射,造成二死四伤。

    日寇进驻诗冠头57天,严密封锁村庄,不许村民上下山,企图切断群众与“三五支队”的联系。党支部组织民兵、自卫队,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把伤员转移至余姚的后方医院,同时给被困山上的战士们送去干粮和盐。任忠兴老人回忆说,“任奖秉叫我送过几次干粮。我假装上山割牛草,将干粮放在竹篓内,碰到日寇检查就说是自己中午要吃的,当时我才11岁。”

    “这就是任奖秉的家,薛驹、范雪伦等一大帮‘三五支队’同志,都曾住过这几间屋子。”周平章先生指着一处老房子说道。一眼望去,这是一幢矮小的楼房,现已破败不堪,岌岌可危。“希望政府能够将这些遗迹认定为革命历史文物,加大保护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周先生动情地说。

    

    注:云湖乡原由慈溪县管辖,后划归余姚丈亭,1958年划归宁波市江北区。公有村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由诗冠头、陈家湾、杨莫家、牌楼干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992年,云湖乡和妙山乡划归慈城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