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从未离开

狮醒东方(行书) 胡茂伟

    

    

    

    

    

    

    在奉化松岙镇的后山村,有一户坐东北朝西南的民宅,由一正一偏厢组成,名园房,是清末民初时的建筑。正屋为重檐硬山顶两层楼房,偏厢是单檐的平屋,檐柱上雕刻的花卉鸟兽精美、灵动。

    此宅为革命烈士卓恺泽的故居,也是中共松岙支部旧址所在地。1926年5月,中共松岙支部在卓恺泽家的楼上成立。这是奉化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

    故居为卓恺泽“出身于较富裕家庭”的传说提供了佐证。可以说,较好的出身是他能接受良好教育、进而接触到当时进步思想的基础之一。作为奉化首位共产党员,卓恺泽启发了一批同乡的政治觉悟,带动他们投身革命,松岙也成了宁波著名的红色热土。

    白色恐怖时期,反动派四处镇压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国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鲁迅曾哀叹:“1928年,民国没有了,我们只是民国遗民。”即便如此,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相反,中国大地上星星之火闪耀,无数共产党人为推翻专制独裁统治、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而前仆后继、不懈奋战。

    这其中,便有松岙的好儿郎。松岙人常提起卓恺泽那次回家的时间——1927年11月。那时候,全省各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暴动准备工作,不想,浙江省委突遭敌人破坏,领导成员被捕。关键时刻,卓恺泽临危受命,担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为恢复、发展团组织,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而奔波操劳。卓恺泽回老家松岙有两个任务:一,听说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松岙党支部的部分同志心志不大坚定,他立即赶回来,及时鼓舞大家的斗志,树立信心;二,组织太缺乏经费和枪支弹药了,他先从自己家里想办法,回家乡动员父亲变卖家产,还去姐夫和外婆家筹来近千元。卓恺泽此举得到了众多同乡志士的支持,“爝火虽微,卒能燎野”,不少党员和群众自发筹集钱粮,终于筹得一笔可观的资金。

    之后,卓恺泽接到团中央通知,让他带家眷作掩护去上海执行任务。到上海后不久,他便设法搞到了第一批短枪、子弹,用木箱包装,由经商的帆船秘密带到松岙。后又几次派同志将历尽千险得来的武器运回家乡,为奉化暴动创造条件。

    卓恺泽凭着过人的胆识和灵活机智,圆满完成任务。不难想象,过程有多惊心动魄,但对于一直积极投入农民运动、筹划暴动工作的卓恺泽来讲,这不过是无数个惊险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1928年3月,卓恺泽被任命为共青团中央特派员兼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局势万分危急,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革命志士。卓恺泽对妻子说:“武汉局势,确如一幢将倾大厦,但总要有人去支撑,怎能眼看着它倒下去?就是必死,我也要去!”

    同年4月,因叛徒出卖,卓恺泽在武昌召开秘密会议时被捕,他在狱中经受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1928年4月26日晨,卓恺泽高呼着口号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在狱中,卓恺泽曾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人总不免一死,死是最寻常的事。死于枪弹之下,更其比死于床褥之间的痛快而有意义……我生时,因奔走各地,不克对我亲爱的父母有很好的物质和精神安慰。但我想,明白的父母绝不会以此责恨我。‘为公忘私’‘为国忘家’,是古有格训的。”每一字落地铮铮作响,气势如虹,那片赤诚之心如此刻松岙的天空,博大而纯净。

    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英雄长眠于地下,每逢清明节,卓恺泽墓地前,人们纷纷前去祭奠,以告慰忠魂,寄托无限哀思。

    如今,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溪水淙淙,绿树环绕,村内道路环通,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日趋完善。卓恺泽的后人和松岙的父老乡亲常会想到他、提到他,他们说,现在生活好了,恺泽在地下有知,应该很欣慰吧。

    是的,他一直都在,从未离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