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衫磊落险峰行

——电视剧《叛逆者》观后


《叛逆者》海报

    

    

    

    

    

    

    曲 水

    

    《叛逆者》的小说原著,笔者看过,是个言简意赅的中篇。同名电视剧借助里面的人设和外壳,八年磨剑,完成了五十万字的剧本,内中情节基本属原创。而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一众谍战类影视剧中脱颖而出,自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说《潜伏》《悬崖》《风筝》等谍战佳作呈现的是资深红色特工与敌周旋、智勇双全的表现,那么《叛逆者》展示的则是主人公林楠笙从一个国民党“菜鸟”特工,成长为我党优秀情报人员的蜕变过程。

    林楠笙原是浙江余姚的一个穷小子,家国动荡之际,“报国寸心坚似铁”他加入了国民党设在南京的特训班。出众的情报分析能力让时任上海站站长的陈默群一眼看中,将之带在身边。林楠笙原先天真地以为,自己从此报国有门。然而不久他便发现,军统内部根本就没人关心百姓和国家利益,有的尽是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连他自己都险些成为上司内斗的一个牺牲品。那时候的林楠笙既委屈又无奈,只能用衣袖频频拭泪。

    林楠笙的脱胎换骨必然伴随着各种痛苦:他不得不用欺骗情感的手段获得中共地下党员朱怡贞的信任,使心爱之人对自己产生莫大仇恨;为了不被“退回”特训班,情急之下他求平民女子蓝心洁代为盗取日本人的情报,其实是让一个无辜者蹈上了险地。最令他崩溃的是,自己的直接领导陈默群居然忘却民族大义,投降日本人。这使得林楠笙在执行“奉业计划”时,一面拿手枪抵住昔日上级的脑袋,一面咬牙切齿地质问:“你为什么要做叛徒?”这一刻,他既难以相信这个曾令自己唯其马首是瞻的前辈,居然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汉奸,也明白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根本救不了中国。

    林楠笙这个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并没有人物原型,可他却是无数中共特工人员的典型代表。他真正觉醒并树立起坚定不移的信仰,是在香港疗伤期间。病床上的林楠笙双颊内陷,愁容满面,眼神迷茫,憔悴异常,时不时还泪盈于睫——尽管他身上的枪伤在慢慢痊愈,内心的伤痛却无药可医。在经历了种种谎言和背叛后,林楠笙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我这样舍生忘死,其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此时,他无意中在广播里听到了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这话令他醍醐灌顶,也给了他无限希望。他重新振作起来,甚至高兴地和特训班时期的老同学左秋明一起,面朝大海,放声呐喊:“中国必胜!”

    再次回到上海的林楠笙堪称两世为人,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已具备了在日常工作中见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在电光火石的变局前精准判断的应变能力,在虎狼环伺的危险下谈笑自若的掌控能力。当然,战争态势也愈加残酷,至交好友左秋明牺牲了,精神导师顾慎言牺牲了,共产党华东地区的核心人物纪中原牺牲了,最后连根本不是情报人员的蓝心洁也为了掩护他而主动拉响了手榴弹……林楠笙强忍着巨大的情感冲击,成为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第二代“邮差”,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一项项任务。

    《叛逆者》在叙述手法和情节逻辑上非常尊重观众。片中不论是正派还是反派,智商皆在线。譬如敌方的陈默群确实是个深谋远虑的干练之人;在敌特机构中潜伏十多年的我方第一代“邮差”顾慎言,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就比较真实反映了当时革命工作的异常艰难。该剧的剧情更是不落窠臼。笔者起先以为,像王世安这种只会溜须拍马、疯狂敛财的家伙肯定很快就会“领盒饭”,但并没有,他甚至活到了最后一集。而林楠笙似乎“应该”在顾慎言的精神感召下弃暗投明,但也没有,他被《论持久战》慑服,被身边同志的救国精神所感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没有任何人刻意地去影响林楠笙,但剧中每个人的行为,包括王世安和陈默群,都对林楠笙最终选定的那个方向进行了驱动。

    近年,主旋律剧作屡屡成功,有力地说明这类作品完全能够凭借自身品质打动观众。《叛逆者》剧本扎实,情节新颖,逻辑严谨,人物鲜明,突出了有志青年如何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选择并坚持正确理想这么一个核心议题,让很多年轻的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