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1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都有责任传承方言文化

    

    

    郑建钢 

    

    “方言和普通话并不矛盾,说好方言,更能筑牢故乡情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陈卫恒认为,在全民推崇普通话的当下,方言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但是方言是当地历史文化变迁最有力的佐证,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魅力所在(7月14日《河南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曾经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指出:“写作是语言的艺术,方言能提供很大的资源”“方言不仅对文学,对其他艺术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言的消逝,最关键的是会消失很多语音。”

    方言消逝,绝不是危言耸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现有6000多种语言中,96%的语言目前只被4%的人使用,有近3000多种语言属于濒危语言,现在这些语言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上50%到90%的语言将会消亡——濒危语言消亡的速度比濒危动物消亡的速度还要快。

    国家倡导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一些对方言电视节目的限制性规定,让不少人觉得,由于受到了“刻意打压”,家乡的方言正日渐式微,这种趋势很难逆转。国外也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太过多样有一种“内在之恶”,必然阻碍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其实,类似观点是一种偏见。方言是古代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把各种方言里的有关成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能够发现语言发展的线索。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对于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况且,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比如,吴方言中的“瘪三”“垃圾”“尴尬”等词汇,早就被普通话所采纳,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语。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把普通话与方言对立起来,划出一条人为的鸿沟。普通话与方言,是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

    保护方言,应该从国家文化战略着眼,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多年来为保护古村落大声疾呼:“古村落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每个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历史,我们已经把600多个城市变成千城一面,就不要让村落消失得更彻底了。”这番话,如果用于保护方言,是同样适用的。承载了千百年古村落文化的方言,也同样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同样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

    既然我们能够不遗余力地推广普通话,能够花大力气学习外语,那么,我们也同样应该有能力保护方言。千万不要像已经陨落的古村落一样,让方言慢慢地消失在我们的眼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