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1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牵手,一起走

——解码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

 

 

 

 

    记者 黄合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在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冲刺的伟大征程中,必须让社会每个群体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托底困难群体、加快新市民群体融入……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宁波将针对不同重点群体分类施策,以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来解决不同群体增收中的突出问题,手拉手一起创造幸福生活。

    久久为功,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

    “从理论上来说,中等收入群体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共同富裕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处长吴红艳表示,持之以恒地推动这个群体的规模倍增,正是加快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她表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倍增,落脚点在于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有科技含量的高端产业和新经济的培育发展,才能在分配中实现更高的利润和附加值,从而加速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具体来说,宁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城市试点,打造“宁波培训港”,实施“直接认定”“职技人才融会贯通”以及技能等级评价制度。预计到2025年,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大幅增长,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同步提升。

    同时,我市将建立新业态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争取主流直播平台以直播基地等形式布局,引进一批知名主播工作室、直播电商服务商和内容生产商,推动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从业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宁波将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对从事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富民产业的,给予小额贷款、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同时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首贷户融资等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激发活力。

    守牢底线,强化困难群体托底保障

    虽说我国已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但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情况依旧存在。困难群体的托底保障,既是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底线,也是通往共同富裕道路上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吴红艳表示,虽说宁波针对残疾、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体的帮扶标准有的高于省里水平,但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形成从“输血”到“造血”帮扶模式,真正让每个个体都不掉队,还是需要下大功夫。

    接下来,宁波将建立更加及时、精准的困难群体识别机制。依托省大救助信息系统、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医保信息系统等,完善数据比对筛查及预警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精准核查,确保潜在救助对象“一个不漏”。

    在此基础上,宁波也将进一步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完善“1+8+X”大救助机制,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新格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和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4万元/年。

    为了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我市还将探索困难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灵活用工新机制,公益性岗位保持在6200个以上;推广“工疗车间”经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带动机制,推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率在60%以上。

    建章立制,畅通新市民群体融入通道

    如何打破隐形台阶,真正享受和本地人口同等的就业、入学、医疗、创业创新政策和福利?这些年,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有识之士来到宁波打拼,急切地希望能够加快融入这座城市发展。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宁波新市民群体在不断扩大,处理好这个群体的问题,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宁波应该抓住全国试点的机会,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吴红艳说。

    户籍制度改革,无疑是最关键的一项。宁波将探索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落实全市租赁房屋落户政策,同时深入实施新型居住证制度,推动县城内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新市民安居乐业的基本问题。

    针对不少新市民的“后顾之忧”,宁波将稳妥推进租售同权,完善积分入学政策,全面取消区县(市)对新市民社会保险缴费地的限制,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子女就近就便入学;同时继续落实随迁子女“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满足随迁子女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适应新型就业形态,宁波也将完善相应的参保缴费政策,促进有意愿、有经济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新市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探索符合条件的非户籍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报销范围,推动全市建筑业及各类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